西北的土炕承载了我所有童年的记忆,我们农村出来的孩子谁都离不开土炕,它上面有我们温暖的回忆。
现在睡床,怎么也找不一炕上哪种温暖的感觉。
这是甘肃民乐县一农户家的炕,收拾得如此整齐,这是勤劳的一家我们西北农村的炕可以代表我们大西北人民的纯朴、善良、憨厚。
举个例子:在冬天,家里来客人,我们家里大人都是热情地说,来来来,上炕。
城里人家里去人,他敢说:来来来,上床吗?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冬天,我们一家人围在热炕上吃饭的那一幕:妈妈端着一大盘子羊肉垫饼子放在炕桌子中间,然后拿起个切成片的“田管家”紫皮大蒜,浇上些醋,我们一家人就围着炕桌子开吃了。
爸爸吃羊肉最拿手,只见他拿起一块肥肥地羊列巴,蘸上醋和蒜,放在嘴里美美地咬上一口,羊油顺着我爸的嘴就流出来了,我和我哥看的哪个香啊,也就迫不及待地开整了,吃饱了,顺势就倒在热炕上,美美地睡一觉,哪个感觉真的很爽。
这是一位85岁农村老人家的炕,这叫炉炕。
炉子可以做饭,热量可以传到炕上,经济实惠。
(西北的冬天非常冷,所以老人家里常常有一个铺开的被子,这样可以保持被子的温度,想睡了上去睡一觉,哪个舒坦劲,别提了,城里人感觉不到。
)虽然现在是炕与床都没有离开人们的生活,但慢慢的发现,床代替不了土炕上那一种冷热随意的自在,代替不了哪种情怀。
比如:在农村说一个人幸福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在城里,他会说:老婆孩子热床头吗,不会的。
这也是位80岁老奶奶的炕,没有铺被子的原因是老人家天天做生意,不在家。
这叫喂炕。
(这种炕是最原始的一种炕,用麦草烧热来取暖,白天人不在,就不用烧,也很经济,实惠。
)这个就是喂炕用来放草点火的地方,叫炕洞门。
这种点整间也屋子一半的炕叫满间炕,这是人多了睡的一种炕。
(这个炕一般家里都有爷爷、奶奶、孙子。
天气冷,拉个被子睡一会,再和孙子玩一会,天气热了,爷爷去喂羊,奶奶去喂鸡,孙子去玩挖掘机,这是真正的热炕头。
)土炕,虽然很普通,但他是农村家庭不可缺少的,它是我们80年以前所有人的回忆,并且对于一个在土炕上长大的孩子来说,它给予了我们完美的童年,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土炕给予的那种情感却是床无法代替与割舍的。
来来来,上炕走。
来来来,上床走。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