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PCI-E 4.0协议也开始有了普及的苗头了,当然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PCI-E 3.0协议就已经能满足100%的需求了。
那么对于还在使用SATA协议固态硬盘的消费者来说,想要升级M2固态硬盘,铠侠RC10固态可以是你的首选。
铠侠这个品牌其实就是东芝存储改名而来,作为老牌闪存领域企业,质量方面倒是不用太过担心,而在SATA产品线之上,主打中端的RC10,表现力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否?简单开箱铠侠RC10包装上以橙色为主色调,也就是EXCERIA系列,均衡价格以及性能,有着还不错的读写性能,价格方面也比较亲民。
SATA协议下我一般都不太建议使用普通机械硬盘了,M2留给500G的M2做系统,相对性价比更高的SATA协议大容量固态做日常游戏、资料盘,要远比机械硬盘更香,目前我只保留了NAS中的10T和8T机械硬盘,作为磁盘阵列的大容量仓库。
RC10采用的是是标准的M2尺寸,即M.2 2280,22×80(mm), 颗料来自东芝原厂,主控也是,相对于很多贴牌产品优势会更明显。
单面PCB设计的SSD,能更好的控制厚度,RC10采用了PCIE 3.0 x4接口。
铠侠RC10的重量控制在7克,厚度只有1.96MM(0.077英寸),可以用轻若无物来形容了。
四颗东芝原厂内存颗粒,96层垂直堆叠单元结构构成了500GB存储空间。
主控也是群联东芝主控,而缓存颗料采用的缓存容量是512MB,大缓存可以有效的保证读写时候不掉速。
测试平台测试平台是我三月搭建的一套3A ITX主机,主打生产力和游戏主力。
配置方面为X570主板,AMD3800X处理器,美商海盗船32GB双通道3200内存,显卡为蓝宝石5700XT,接口方面这块主板具备两个M2,此次测试是在空盘下进行,不过测试数据在不同平台下存在差异,仅供参考。
通过CrystalDiskInfo中查看的信息,可以识别出铠侠RC10 500GB的传输模式为PCIe 3.0 x4,NVME 1.3技术标准。
铠侠RC10理论顺序读写速度分别是1700MB每秒和1600MB每秒。
东芝自家的SSD管理软件中跑了三次,取平均值,顺序读取数据为1640MB左右,顺序写入数据为1500MB每秒左右。
其他软件也都跑了一遍,数据如图,顺序读取速度1753、1585、1417、1810,平均数值为读取1641MB每秒;顺序写入速度1630、1556、1593、1400,平均数值为写入1544MB每秒, 基本符合官方数据。
游戏方面有战争机器5和刺客信条:起源两款游戏,游戏都安装在这块铠侠RC10上。
75G起步的战争机器,80G起步的极限地平线4,如果你是个发烧游戏玩家,那么硬盘起步容量应该从1T起步。
进入游戏时间大大缩短,对于刺客信条:起源,RC10从主画面进入真实游戏环节大概只需要9秒,机械硬盘也需要至少1分钟以上,提升感受非常明显。
游戏中开始过场动画也是衔接的更加流畅,总体感觉是机械硬盘带不来的。
RC10之上还有RD10,主打电竞高性能,但是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性能和优质的性价比, RC10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大文件拷贝测试也是M2固态测试的一个标准,除了读写速度外,大文件和零碎文件拷贝不掉速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
首先是对拷数据,从系统盘(M2固态)拷贝大文件到铠侠RC10。
这块M2系统盘,也是走的PCIe3.0x4规格传输模式,理论读写速度为3400MB每秒和不到3000MB每秒。
从系统盘向RC10中写入85个细碎的影视文件,极限数值能达到1720MB每秒左右的数据,后期也能维持1200MB每秒不掉速,考虑到文件的多样性,这样的成绩是不错的。
从大文件的拷贝来看,RC10的缓存经受住了多达30G文件的拷贝洗礼,日常使用中高于这个数值的拷贝比较少见,日常使用妥妥没有问题。
总结每GB不到1元的价格,从SATA固态满速600不到升级到满速1600,这大概就是从SATA升级的理由了。
相对于其他贴牌产品,从存储颗料到主控,铠侠RC10全套来自东芝自己的产品线,会让消费者更加安心,从测试数据来看,读写稳定性不错,温控也在比较正常的水准。
好了,基本是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