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山东临沂的煤气罐成为网上热点话题。
许多家庭喜欢使用煤气罐,即瓶装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的价格,质量和服务方式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液化石油气的储罐一般是钢瓶,近几年出现的缠绕瓶安全性好,但价格比钢瓶贵一倍左右,难以普及。
钢瓶的重量有国标,但正负0.5公斤是允许的。
液化石油气公司每瓶多挣0.5公斤一年下来也很可观。
二、按照国标一瓶气的充装质量是14.5公斤,有的公司只充装12.5公斤大概想降低直观价格吧!钢瓶不出气时一般在钢瓶内还有0.5公斤左右的残液。
残液对液化气公司的利润奉献也不少。
三、钢瓶的所有权。
以前钢瓶可以用户自己购买,现在不行了,必须使用液化气公司的钢瓶。
管理部门的初衷是加强钢瓶的安全管理,但液化气公司又趁机挣了一笔钱。
低价收购用户的旧瓶子,又收一笔高于钢瓶价格的押金。
四、液化气的质量。
大家都注意液化气的重量和有没有掺二甲醚,实际上液化气本身也有质量高低的区别。
液化气批发公司经常要强调他的气源是进口的,不是国产的就说明了问题。
比如液化气里的戊烷含量高,那钢瓶内的残液就多,其次丙烷和丁烷的比例也影响了液化气的热值。
五、液化气罐的配送。
液化气是危化品,过去长期由个体送气工骑摩托车配送。
这样既不安全也容易发生交叉充装,发生质量和安全问题难以追责。
现在有关部门提倡统一有配送公司配送,还可以及时检查用户的安全用气。
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有关商家又趁机搭车涨价也难免。
六、液化气的价格。
液化气的价格各地差距比较大。
管理部门也很为难,管理价格,液化气公司诉苦,说没有钱投资基础设施和智能化管理,安全隐患大;价格放开,液化气公司又随意涨价,搞得老百姓意见很大。
市场化管理,液化气公司价格竞争,短斤少两,掺假问题屡禁不绝;加强行政管理,液化气公司相对控制市场又有垄断嫌疑。
厦门的液化气市场管理是比较规范的,但限制于少数几家经营,终端价格几乎是批发价的一倍多也太不合适。
据说有关部门的意见是安全第一,价格第二。
我好几年没做液化气业务,现在主要做生物质燃气。
说得不妥之处,请行业专家批评。
[抱拳][抱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