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破千亿的消费狂欢热潮还未散去,“双十二”还有一周就到了,你的双手还好吗?随着各大商场的圣诞装饰准备就绪,“消费大战”暗潮汹涌,你的钱包准备好了吗?不过,如果你还将目光瞄准Prada、LV,以为自己又“奢侈”了一把,那现在有人要告诉你——这都不是事儿。
2016年第四季度,大众进口汽车途锐特约“致敬时代创变者——2016年度华人经济人物盛典”启动。
12月5日下午,由凤凰网联合每日经济新闻主办、四川同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成都站峰会正式举行,吸引了来自政、商、学界的100余人参加。
此前,“2016年度华人经济人物盛典”已先后在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地开展了巡讲活动,主题包括资产管理、人工智能、大健康产业、生命科学等时代热点。
这一次,在成都,网龙科技副总裁熊立、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CEO汤继强、成都星娱文化传媒总裁王开昕三位嘉宾围绕“精神消费的升级潮”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并展开了一场智慧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
精神消费超越汽车、石油等消费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CEO汤继强在发言中表示,美国经济学界在金融危机之后对于世界人群生活消费行为的变化做了许多研究,认为全球正在从“物质消费”进入“精神消费”时代,“世界消费市场升级为‘精神消费’时代,我们不再需要更多的产品数量,而是需要更高的消费效益。
而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高科技加速了消费升级。
”对于目前的中国消费市场的情况,汤继强认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发展的早期到中期,许多类别的商品和服务仍处于正在接近但尚未达到“起飞”的阶段。
而随着未来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将升级,转向价格更高的高端品牌。
汽车和移动通讯设备等商品的消费将经历强劲增长。
消费者在服务行业,尤其是休闲旅游、健康、教育和金融服务等方面会有更高支出。
西财智库CEO汤继强汤继强说,过去五年,中国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的三个领域分别为:通讯设备、建筑装修和家具。
2015年,汽车、食品饮料、石油产品依旧是中国消费市场占比最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消费、奢侈品、化妆穿戴等精神消费领域年增速在过去五年已达到20%左右,超过了汽车、石油等消费。
不容易赚钱的生意开始变得赚钱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众的消费需求也在升级,从生存转向发展、从物质转向服务、从传统转向创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付费来获取文化、知识等精神层面的满足。
其中,教育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网龙科技副总裁熊立认为,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作为“数字移民”的教育者,正在吃力地用一套旧方法教“数字土著”们如何学习。
“什么叫数字土著?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被互联网和高科技围绕,我儿子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3、4岁的时候就不需要我教他用IPad、用手机安装各种东西,今天的孩子,不管我们的家长有多么的避讳他们接受互联网、使用互联网终端,他们的生活已经完完全全被互联网接受了。
”熊立在演讲中表示,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使用科技的教师却可以取代不用科技的教师。
”网龙科技副总裁熊立熊立表示,随着近年来精神产品自身质量的大幅提升,以及用户体验本身的提升即用户愿意为了产品体验去买单,使得精神消费这类原本不容易赚钱的生意开始变得赚钱。
在他看来,虽然现在很多精神产品与服务依然在走免费道路,但广告收入已经成为支撑该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
而在消费者要求获得更高标准的精神服务体验时,消费者就能成为新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