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轨道线是由趋势线所变化出来,亦即在上涨走势中,如果 先利用谷底决定上升趋势线(此为支撑),再取出并行线切过股价波 动的上缘(此为压力),那么这两条线合称“上升轨道”;在下跌走 势中,如果先利用峰顶决定下降趋势线(此为压力),再取出并行线切过股价波动的下缘(此为支撑),那么这两条线合称“下降轨道”。
在一个理想的股价波动过程中,股价应该维持在特定轨道内前进,无论当时轨道是往右上方还是往右下方倾斜,积极型的投资人 都可以在轨道中以低买高卖的动作进行操作,直到轨道线形被破坏为止可以这样操作的原因在于轨道线具有支撑与压力的特性,通常 接近或是穿越轨道线的上缘,容易产生调节卖压,属于压力参考; 接近或是穿越轨道线的下缘,容易产生低接买盘,属于支撑参考。
因此在尚未破坏轨道走势以前,可以利用轨道线的观念,进行下一个落点的预估。
除了以轨道线预估落点之外,也可以根据数学观念计算推演实 际的参考数据,常用的方法有加减计算与比例计算。
加减法是利用 近期两个邻近的转折高低点与前一波谷底,如图中所标示的B 、C 、A, 即可以推算出标示D的数据,公式如下:D=B+C-A比例法公式为:D=B×C÷A若股价原本沿着平缓的上升轨道前进时,忽然突破轨道线的上缘,代表当时多方的买盘力道强劲,股价将有机会转换波动的轨 道,进入一个角度较陡的轨道线,如图所示。
然而轨道线在实 际运用上,股价并不会很标准地触及轨道线上缘或是下缘。
如果在上涨过程,股价碰触轨道线上缘被压回是正常情形,那么上涨时无法碰触到轨道线的上缘,就可以定位成多头相对弱势。
相反地,在空头趋势也可以套用这样的观念。
如果我们利用轨道线观察股价上涨与下跌的循环过程,将会发 现整个循环是由不同角度的轨道所串联起来,请看图2-44,代表股 价波动时轨道转换的基本模型。
当股价下跌一段时间后,正常会让 波动逐渐走平,接着出现突破走势,让股价进入缓涨的轨道内,再 从缓涨的轨道转换成急涨的轨道,而在买进力道消逝后,股价再进入缓涨并接着走平,随即进入下一个循环。
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当时轨道的角度,决定趋势强弱程度,同时以真假突破或真假跌破分析轨道是否出现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