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读书人的主要出路,是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后就有可能做官。
唐朝科举设立的科目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明经与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贴经,考题是将儒家经典上的文字用纸贴掉几个,叫应考的人添上。
这主要靠死记硬背,考不出水平。
进士科则主要考诗赋,形式比较自由,使应考的人能显示自己的才学。
同时,明经科录取名额多,约占十分之一、二,进士科就难多了,应考的上千人,录取不过二、三十人。
因此,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
唐诗中就有不少描写当时科举考试的诗,这里撷取几首赏析,既可了解科举考试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又能体会参加进士考试人的心情。
画眉深浅入时无——考前问路唐朝的进士考试,并不是密封卷。
主考官除了看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
更重要的,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的推荐。
因此,参加考试的人,总要想尽办法使自己的诗文在社会上出名,或者走各种后门,找有势力或有名望的人向主考官举荐。
这里就有一首向主考官自荐的诗:闺意上张水部 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的意思是:昨天晚上举行婚礼夫妇入洞房,第二天一早要到堂上拜见公婆。
新娘梳妆完后羞答答地低声问她丈夫:我画的眉毛颜色身件合乎现在的流行式样吗?如果不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谁都以为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闺房乐趣的诗歌。
它的确写得很传神,尤其是第三句的“低声”二字和第四句的问话,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新嫁娘的娇羞形象。
可再一细看诗的题名,就可以知道更有其深意。
此诗还有另有一个题名,叫做“近试上张水部”。
意思是:最近要考试,作此诗呈给水部员外郎张籍。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同时又是朝廷的现任官员。
因此朱庆馀写这首诗呈送给他,希望得到他的赏识后,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使考试容易被录取。
在上面这首七绝中,作者自比为新娘,将张籍比喻为新郎,将主考官比作舅姑(公婆)。
因此从作者写这首诗的本意看,应该结实成:最近即将参加进士科考试,考完后卷子就要由主考官评阅了。
我虽然有信心考好这次试,但是还要向您请教,不知我写的诗文是否适合主考官的口味。
张籍读了这首诗后,立即写了一首七绝,作为自己的回答。
酬朱庆馀 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这首答诗可以看出,张籍对朱庆馀的诗文是多么的欣赏。
诗的意思是:你象刚妆扮好的越地美女一样出现在镜湖湖心,自己知道非常明媚艳丽可还有点犹豫不定。
其实你何必不放心,即使是穿着齐纨(山东所产的细绢,以质佳著名)的浓妆美人,也并不值得珍贵,最可贵的是越女的风韵天然,歌喉宛转。
她唱的一曲菱歌(指朱的诗文)才真是万金不换啊!越地为春秋时越国故址,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唐时为越州。
越国因出过西施这样的著名美人,因此在民歌、诗文中,经常用越地姑娘作为美女的代称。
朱庆馀是唐越州人,故诗中用越女比喻他。
镜湖即鉴湖,在绍兴县南,因湖水澄清如镜而得名。
自此以后,张籍向朱庆馀要来他的新旧诗文二十余篇,经常向人推荐赞扬。
当时张籍诗名很大,人们很重视,纷纷传抄诵吟。
于是朱庆馀的诗名广泛传播,果然在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考取了进士。
广陌万人生喜色——放榜看榜靠考进士在唐朝是很重要大的事情,有关这方面的诗歌很多,例如每年正月、二月考试发榜,无数人赶来看榜,关于这个紧张的时刻,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两首诗:放榜日 徐 夤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随便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
话浮酒影彤霞灿,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看榜日 刘 沧禁漏初停兰省开,列仙名目上清来。
飞鸣晓日莺声远,变化春风鹤影回。
广陌万人生喜色,曲江千树发寒梅。
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酒杯。
第一首诗的意思是:喧闹的车马声中人们准备上朝,听说考进士已发榜了。
皇亲贵族们坐着饰有金凤凰的车子,大官们骑着快马(鸑鷟为凤凰别名;三台指位至三公的大官;玉连钱为骏马名),老远赶来看榜。
新科进士们在花下欢宴,酒中映出灿烂如红霞的花影,那照在新进士衣衫上的太阳,也闪着吉祥如意的光辉。
长安十二条大街的高落上,家家都卷起帘子来看这些神仙似的新科进士们。
第二首诗的意思是:天刚破晓,皇宫中更漏声听了(更漏为记时工具),秘书省的门大开。
宫中颁布了新考中进士的名单。
莺儿在旭日的柔光中飞鸣,轻拂的春风带来了回归的仙鹤。
城内成千上万的人个个喜气洋洋,曲江池茂密的梅花正在盛开。
进士们青云直上就在眼前,赶快酬谢朝廷的恩典。
切莫辜负这美好的时光快喝一杯吧!由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唐代对进士的重视,连皇亲贵戚,最高品级的大官们,都纷纷赶来看榜。
人们把新进士看得象神仙一样。
他们衣服上的阳光也象是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
全长安的人都伸长脖子,想看看新进士们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
金榜高悬姓字真——登科及第看榜的场面都这般热闹,那么,新考中的进士们自己呢?他们得意欢乐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
例如,中唐时诗人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
中进士后他写了一首诗《登科后》,心情是大不一样了。
登科后 孟 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首诗中,诗人兴高采烈地说:过去的穷愁潦倒不值得一谈了,今日多么欢畅前途无量。
在春风中我洋洋得意地骑着快马,一天内和同榜的进士们游遍了长安著名的花园。
诗人袁皓在唐懿宗咸通年间中进士,当时他写了一首七律《及第后作》,描写了自己从看见榜上有名而惊喜交集,然后感慨多年辛苦,如今跳过这一关的轻松愉快。
及第后作 袁 皓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诗的意思是:高挂的进士榜上真有了我的名字,多么的幸运啊!分得了这样一枝美好的春色。
在这象蓬莱一样的长安会见了神仙般的同榜进士,不禁回想起在江上田间耕钓的友人。
现在我象大鹏展翅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可这是在风尘中辛苦了十年的结果啊!在这太平的时节又遇着主考官员公允,我不感到龙门是难于通过的险要关口了。
耻作明时失路人——落第长安考进士录取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落第的人们心情怎样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诗篇:落第长安 常 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 豆卢复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
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前一首诗的意思是:家园是那样美好可我还留在长安,在这圣明的时代考不上进士真感到羞耻。
回去恐怕故乡的花木鸟儿都会嘲笑我,还是在长安再暂住一年吧。
第二首诗的意思是:我这个在长安的旅客忧愁太多竟忘记了春天,偶然听见黄莺啼叫才知道柳条又发绿了。
一连几年都没考上,又要回东边的故乡去,真不好意思向长安旅店主人这个老熟人告辞啊!唐诗人钱起,是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于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考着进士。
根据他也写有《长安落第》这样的诗表明,他同样落过第。
长安落第 钱 起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
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
此诗的意思是:重门深闭的宫殿中鲜花盛开柳丝低垂,对酒唱着悲歌泪水落满衣襟。
不久后春光过去花谢了莺儿也换了羽毛,每一回春天来到,不幸的落第使人免不了又一次伤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