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移交管理,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共同建设幸福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因历史原因,番禺区仍有大量历史遗留公建配套设施没有移交和投入使用。
记者从广州市番禺区获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三个有”,着力推进历史遗留公建配套设施移交,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番禺区分布着众多大型小区统筹谋划有高度番禺区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镇街负责人担任成员的番禺区历史遗留公建配套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责权明晰、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体系,增强工作实效。
搭建番禺区公建配套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公建配套设施相关的土地、规划、建设等部门和接收单位信息,对接多个部门审批平台,实现住房开发项目公建配套设施全流程实时监管,提升公建配套设施科学化管理水平。
目前通过系统梳理土地、规划、建设、产权登记等信息共37211条,初步形成历史遗留公建配套台账4443宗。
政策制定有精度番禺区按照“尊重历史、分类处理”的原则,制定“有约按约,无约按规,无约无规协商处理”的工作方案,对历史遗留公建配套信息不全、法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应建未建、应交未交等问题进行专项处理,根据各历史时期具体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具体协议逐一厘清建设和移交问题。
同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完成时间等事项,解决了历史遗留公建配套移交的难点、痛点问题,精准、高效推进公建配套设施移交。
经初步分类梳理,历史遗留台账中有2343宗需移交或定性,目前已移交或定性744宗。
2100宗不需移交的设施,由属地镇街会同规划、城管部门督促企业按规划用途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公建配套服务民生的作用。
督办执行有力度番禺区强化跟踪督办,严格按时间节点落实各项任务,做到目标进度分秒必争,移交标准寸步不让,督查督办精准发力,协调配合无缝对接。
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协调会,协调解决历史遗留公建配套设施移交建设遇到的问题。
通过约谈、纳入信用管理、发出整改通知书等方式督促开发企业加快推进公建配套设施移交。
今年以来,召开工作协调会12次、发出整改通知和催办函6份、约谈不按规定移交公建配套的开发企业9家,完成公建配套设施的移交或定性126宗,有效提高了小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肖桂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