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江湖 江湖太原(餐饮)国八条出台对于太原的餐饮业绝对是个巨大的打击,高档餐饮大部分都是公款消费和煤老板买单。
大众消费的品牌开始发力,百姓渔村,山西会馆一马当先。
紧接着所有的高端店开始全面转型,海外海开了“滨河味道”,东港海逸卖了包子,几乎所有的大中型餐饮企业都开始向宴会餐饮转型。
金伯爵、大禾开始扩张,婚礼文化大肆蔓延,“只要氛围好,不管吃的啥”。
是个餐饮就搞宴会厅,以山西、太原、晋阳等地域特色突出的餐饮品牌大行其道。
四川老板开了“山西会馆”,号称能吃饭的博物馆,海外海开了能听戏的“杏花堂”,窑洞里吃饭的“黄河人家”,晋阳会馆山西宴,晋阳古镇老晋阳,晋韵楼也赶紧降价减档。
赶紧开发林香斋,认一力等传统品牌。
颐祥阁河东菜,并州大排档太原排挡火爆一时,各种面馆林立,哥厨剔尖一时风头无两,太和桥紧紧跟上。
老太原,土包子(土包滋,据说本为一个团队,分家)岚县土豆宴。
恨不能把黄土高原上的黄土都挖来。
此时,港厨广厨基本都回了老家。
终究,吃惯了大鱼大肉海鲜鲍鱼,土豆丝过油肉换换胃口。
请朋友请客户请领导总也不能老是往农家院,一桌饭的地方跑。
毕竟重油重盐已经不适合吃过海鲜的胃口。
再是用矿泉水瓶装“一毛五”,老板们偶尔尝试小板凳也只是体验。
你方唱罢我登场,太原的餐饮业的江湖始终是一点点伤,翡冷翠最多的时候也有七八个店,但没几年就销声匿迹了。
最终形成了以海外海公司及人员创业后形成的海外海系,以百姓渔村及人员创业后形成的百姓系,厨师单独创业的厨师系,以绿岛大王系列的绿岛系……近几年又冒出来很多,以四海火锅起家的徽粤楼带火了徽菜,湘菜厨师带出来湘菜系,然后各行各业纷纷投入,淮扬菜,贵州菜,云南菜,日料日火锅泰国菜牛排。
终究是百花齐放,开始行业内卷。
一些顶不住的纷纷关门大吉。
然后开始介入社区食堂……据说五龙口有90%以上牛肉非牛肉……最终的结果是预制菜泛滥,各种省事美其名曰本地化口味改良。
清单上的价格你能吃的到么?火锅行业更是不甘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