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民国国画五位大师,果然个个身手不凡迷倒藏家

发布:2024-07-23 浏览:72

核心提示:民国那一代名士,因个人的遭遇和造化,要么青史留名,要么被历史淹没。然而那一代人,大都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生性无争,淡泊名利。下面为大家介绍五位民国国画大师,他们有的生平坎坷,有的隐居乡村,有的在美术界和美术教育中成就了不可磨灭的伟业(排名不分先后)。一一小编梁荫宜梁荫宜(1913年3月——2003年10月),字:为琏,号:印彝,江苏省新沂邵店人,中国近代画家,毕业于民国时期的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师从高希舜、徐悲鸿先生。精通绘画、书法、篆刻。梁荫宜留世书法、绘画和篆刻作品极少。1978年后,仅新沂市政府曾收藏

民国那一代名士,因个人的遭遇和造化,要么青史留名,要么被历史淹没。
然而那一代人,大都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生性无争,淡泊名利。
下面为大家介绍五位民国国画大师,他们有的生平坎坷,有的隐居乡村,有的在美术界和美术教育中成就了不可磨灭的伟业(排名不分先后)。
一一小编梁荫宜梁荫宜(1913年3月——2003年10月),字:为琏,号:印彝,江苏省新沂邵店人,中国近代画家,毕业于民国时期的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师从高希舜、徐悲鸿先生。
精通绘画、书法、篆刻。
梁荫宜留世书法、绘画和篆刻作品极少。
1978年后,仅新沂市政府曾收藏过一批梁荫宜年轻时的画作。
梁荫宜最著名的画作《猫鱼图》,赢得了当时画坛师友的一致好评:此画作构思巧妙,必将流传后世。
可是,由于画家本人十分低调,又自视甚高,加上时值动乱的战争年代,此画作一直湮没在民间,不为众多世人所了解。
至于当时的师友对画作的评价,还是梁荫宜老先生跟女婿在一次闲谈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而老先生也从未跟家人透露师从何人,家人亦无人得知梁老先生的老师是当时名震天下的高希舜、徐悲鸿等人(这些资料是其外孙女查找多方资料后才得知的)。
齐白石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2011年5月22日,他的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被拍出4.2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胡也佛胡也佛(1908-1980)生于浙江余姚坎敦(现划归慈溪市),本名国华,后改名为丁文、若佛,字大空,号谷华,自署十卉庐主。
1933年25岁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绘画工作。
抗战前(25—29岁)商务印书馆停办《儿童画报》,与张令涛一起被辞退。
从此走上了坎坷的生活道路,先后经营过照相馆、糖果食品店、儿童读物书店、连环画出版社,均开业不到一 年便相继亏损倒闭。
抗战初期,胡也佛还在世界舆地学社绘制地图挂图。
同时,以胡也佛的笔名开始在他的“大空堂”里创作国画。
1939年(31岁)其仕女画、人物画在国画界享有盛名。
抗战胜利前夕(37岁)为画好仕女,苦练线条。
练正圆、椭圆、弧线。
1951年,胡也佛入上海灯塔出版社,专职绘连环画。
1956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国画编辑。
1958年(50岁)及以后参与筹建“朵云轩”,并负责木版水印总设计。
进入朵云轩水印木刻社任构描组长。
从此接触大量古画真迹,绘画进入了新境界。
在创作中,贯穿“眼高手低发展到眼高手不低”的思想。
对一山、一石、一 草、一木等均要求一丝不苟,绘人物时更是要求细腻。
书法练习也从不停止,主要临摹宋徽宗“瘦金体”及唐代“怀素自叙帖”。
1968年(60岁)从朵云轩退休后仍坚持每日作画、练字的习惯。
以临石涛的山水为主。
“文革”期间(58—68岁) 被定为“地主”成份,属“黑五类”。
“文革”后(68岁以后)成份改还为“自由职业者”。
因患肺癌而手臂颤抖,使许多作品无法亲笔落款,故只留印章为记。
1980年(72岁)因肺癌在上海逝世。
刘海栗刘海粟(1896-1994),名盘,字季芳,号海翁。
汉族,江苏常州人。
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
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
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
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
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
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
刘海粟一生最爱黄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可以说黄山是海粟艺术的源泉,海粟给黄山增添了艺术内涵。
从1918年第一次跋涉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岳,跨度达70年之久,几乎包括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曾两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蒂勒黎沙龙,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
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
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这位世纪老人有着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晚年他将自己的重要作品及收藏的历代名画全部献给了国家。
林风眠林风眠,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广东梅县白宫镇阁公岭村人。
出生于贫农之家。
父伯恩,兼做石匠,工于宋体碑文。
风眠幼时,即喜爱绘画,中学时代,其习作常受老师的称赞。
1917年梅州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学院。
1918年参加勤工俭学赴法留学。
1928年创办杭州西湖国立艺术学院,任院长。
抗日胜利后,在杭州西湖国立艺术学院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
1977年定居香港。
林风眠毕生致力于艺术教育和绘画创作。
在留法期间,他认真学习西洋画法,并融入中国文化。
回国后,对中国传统绘图,如隋唐山水、敦煌石窟壁画、宋代瓷器、汉代石刻、战国漆器、民国木版年画、皮影等等,也一一加以研究。
此外,他对中国文学、诗词、音乐也认真学习,以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
在创作上,他尊重中外绘画和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但极力反对因袭前人,墨守成规;主张东西方艺术要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以自己民族文化为基础,发展新的中国艺术。
林风眠的执着纯朴的艺术求索不免孤独,他在各时期总被人觉得“不合时宜”。
细心的观者可以发现,林风眠艺术的疏远政治主要还不是出于某种政治如何,乃出于他对艺术本质和功能的看法,以及对艺术创造本身的痴情。
他为此曾被批判为“形式主义”、“情调不健康”,乃至遭受政治上和肉体上的迫害。
1991年8月12日,林风眠病逝于香港,终年91岁。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高中物理:物理框架图,让零碎知识“串联”起来(高中物理所有内容框架)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