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经常参加游泳的人肺活量大,身体相对比较强壮,对于外来病体的免疫力也比一般人强。
那么对于不会游泳的旱鸭子,或者在游泳池只会插蜡烛的朋友们,看到别人在泳池如鱼得水,是否也会羡慕、嫉妒、恨呢? 我们通常会在夏日里为了避暑而选择游泳,这个是一种既锻炼身体,又锻练肺活量的运动项目。
随着游泳的广泛推广,体育设施的完善,很多地方都建立的室内游泳馆,让游泳成为一个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广泛开展的项目。
游泳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经常参加游泳的人肺活量大,身体相对比较强壮,对于外来病体的免疫力也比一般人强。
那么对于不会游泳的旱鸭子,或者在游泳池只会插蜡烛的朋友们,看到别人在泳池如鱼得水,是否也会羡慕、嫉妒、恨呢?小编在这里教大家如何六招自学成才,从此叱咤泳坛。
游泳自学第一招:“水中呼吸”有许多人游了十几年了,自以为是“会游”,其实他不能算是会游——因为他的脑袋始终挺在水面上。
学游泳一定要学会换气。
只要具备了换气能力,哪怕你只会“狗刨”,你也算是“会游”了。
不会游泳的人,总是会害怕水,其实是由于我们的生理结构,无法分离水中的氧气,以致我们无法在水中进行呼吸,那就要我们学会如何在水中进行“呼吸”。
其实,要学会在水中“呼吸”,要做的就是适应。
“水中呼吸”第一式:“憋气”在正式学游之前,可以先做浸水练习——在浅水区,弯腰把脑袋浸入水中,默默地计数,看自己能坚持多久。
这样反复地练习一段时间,就不再害怕脑袋浸水了,憋气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
“水中呼吸”第二式:“水上漂”漂有仰漂和俯漂,首先要学习的是俯漂——面朝下、背朝天的漂。
学习漂的首要作用是了解水性。
人体在水中是能够漂浮起来的,但初学者对此缺乏体验。
因此一旦脚不着地、脑袋入水,立刻就恐慌起来——这恰恰是落水者的大忌!学习漂的另一个作用是练习平衡。
在水中你可以观察到,那些游得好的人,他们的身体基本上是平的,象一枚水平滑行的鱼雷。
而那些游速缓慢的人,他们的身体几乎都毫无例外的是倾斜的,脚趾几乎要触到池底。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总是力图把脑袋往上扬。
人的脑袋是非常重的,脑袋一出水,身体的承重就更大了,再加上仰头,身体自然就沉了下去。
所以学游泳要先学习俯漂。
方法也很简单:在浅水区,背靠池壁站立,弯腰,双臂前伸,头埋入水中,然后提起一条腿向后瞪池壁,使身体拉平向前滑去。
记住,一定要尽量把头埋入水中,这样你的身体才能够放平。
要尽量放松,不要紧张,逐渐体会到水是能够浮起你的身体的。
失去速度后,腿部会逐渐下沉,然后缓缓地立起身体。
这样逐渐克服紧张情绪,培养亲水性。
反复练习几次后,你对漂就有了信心和感受。
漂浮感和平衡感建立起来后,你就可以增加蛙泳的推进动作——手臂划水和双腿夹蹬水。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动作都很简单,用不着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这上面。
等初步能游起来之后,再逐渐提高动作质量。
在之前的训练中始终没有换气动作,相当于入水后的潜游状态。
不要不耐烦,应该反复地做这个练习,直到手臂划水和双腿夹蹬水的动作基本能够协调起来。
初学者能滑出七、八米就可以了。
好点的可以滑出十几米。
“水中呼吸”第三式:“换气”潜游熟练后,就开始进行最关键的训练——换气。
蛙泳的换气有很分明的节奏感,掌握起来并不难。
当你的手臂用力向后划时,上半身会被向上抬起——这就是你抬头换气的时机,完全是顺其自然的。
好手的头部出水时间短,滑行时间长。
特别是那些自由游游得好的人,你简直就看不到他在换气,似乎头一直埋在水里,非常的精彩。
初学者头部出水的时间可以长一些。
由于心理紧张,初学者换气时往往张大了口狂吸,这样很容易吞水(尤其是在不平静的水面)。
要控制好节奏,尽量做到从容不迫的换气,当然这需要较长时间的锻炼。
肺活量不足的人,头入水的时间很短暂,这样推进时间也就短,速度就快不了,而没有速度,换气时间也仓促,结果只看见频繁点头,就是游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