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致如果我们的视线再次回到中途岛的上空,并向东北远眺,就会发现,一支规模并不亚于南云部队的美国舰队,已经在那里等待多时了。
以3艘舰队航空母舰为核心,美国舰队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战术编队,第16特混舰队包括“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母,护航的有5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第17特混舰队的旗舰是“约克城”号航母,护航的为2艘重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
美国人实际上还拥有第四艘、也是不沉的航母——中途岛,由于战前的紧急增援,中途岛共有海军飞机37架(31架PBY“卡塔琳娜”水上飞机、6架TBF“复仇者”轰炸机)、陆战队飞机68架(21架F2A“水牛”战斗机、7架F4F“野猫”战斗机、19架SBD“无畏”俯冲轰炸机、21架SB2U“拥护者”俯冲轰炸机)、陆军飞机23架(19架B-17“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4架B-26“掠夺者”中型轰炸机),统一由西蒙德海军上校指挥。
这样一来,连同航母舰载机在内,美军在纸面上拥有361架作战飞机,远远超过日本的248架。
西蒙德知道日本人就在附近。
4点15分,22架PBY式水上飞机开始起飞,搜索日本舰队。
不久之后,15架B-17升空去攻击前一天发现的日军登陆船队。
美国航母则差不多与对手同时开始了飞行作业,但完成得更快,因为美军航母是开放式机库,飞机可以在机库里暖机,提升到飞行甲板后,直接依靠自身动力到达指定位置而非人力。
4点20分,10架SBD从“约克城”号起飞执行侦察任务;6架“野猫”担任空中警戒。
“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则做好攻击准备,静待中途岛或者“约克城”传来的消息。
美军之所以能够及时进行针锋相对的部署,要归功于情报部门破译了日本密码。
但是,破译密码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日军动向了如指掌,其实只能截获日本海军约60%的信息流,其中40%能够得到分析,10—15%能够破解,所以关键还是要看指挥官的判断力。
日海军舰载机正准备从航母上起飞5月8日,珍珠港情报站发现日军预备向“AF”进攻,并判断“AF”是指中途岛,因为他们曾在3月破译一架日本水上飞机的通讯,它向基地汇报中途岛附近天气时,表示自己正在飞越“AF”。
然而华盛顿的海军情报部门却认为“AF”是指南太平洋的斐济和萨摩亚,并得到了美国海军总司令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海军上将的赞成。
金上将认为珊瑚岛海战之后,日本海军必然会卷土重来,所以他希望太平洋舰队派航母“企业”号和“大黄蜂”号驻守南太平洋;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的想法却恰好相反,他赞同“AF”是中途岛的判断。
与唯唯诺诺的南云不同,尼米兹玩起了阳奉阴违,他让航母南下时故意暴露行踪,等日军发现美军航母后,尼米兹随即下令其返航,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
5月19日,珍珠港情报站用保密度高的海底电缆向中途岛发送了指示,后者按照指示发出明码电报,谎称岛上海水过滤装置故障和淡水短缺。
很快,美军如期截获威克岛日军守备队电报,称“AF缺乏淡水,攻击计划需加以考虑”,从而确认“AF”即代表中途岛。
5月26日,情报站顺藤摸瓜,破译了日军的攻击计划,包括部队、指挥官、计划的路线和攻击时间。
5点34分,令人激动的消息传来了,一架PBY报告发现日本舰队,确认有两艘航母。
5点52分,另一架PBY发回了日本舰队的方位信息。
6点,中途岛所有作战飞机已经全部起飞,战斗机负责拦截敌机,轰炸机负责攻击航母——这对轰炸机来说非常危险,也许是西蒙德深信美军航母会同时发动攻击。
美军航母总指挥是第17特混舰队司令弗兰克·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与南云一样并非海军航空兵出身,而是珍珠港事变后才被任命为航母编队指挥官;而且他的上级尼米兹和金都不喜欢他,这也与南云一样。
不过与山本不同的是,尼米兹给了弗莱彻充分的临机决断权,现在就是弗莱彻需要决断的时候了,他知道对手有两个航空战队,水上飞机只看到了2艘航母,这意味着还有一支航空战队没有被侦察到,但又必须迅速对发现的航母进行攻击。
6点07分,弗莱彻做出了决断。
他命令第16特混舰队单独发动攻击,自己则尾随在后,如果另一支日本航空战队正好在此期间被侦察到,就可以由“约克城”号来攻击;如果始终未能发现,那么“约克城”会在第16特混舰队回收飞机的时候发动第二波攻击,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不过由于双方距离恰好处于美军舰载机作战半径的边缘,所以还需要继续逼近目标,攻击时间被确定为7点整。
美军已经掌握了先机,除非,日军能够及时发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