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
虽然“地理决定论”不可取,但很多时候,地理条件确实从最本源的层面上影响了一个地区的盛衰兴亡。
举例来说吧,长三角、珠三角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最发达的两个地区,靠近海洋当然是一个原因,当地密布的河流水网所提供的廉价水运同样功不可没。
再比如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明清时期就已经是天下闻名的松江府了,但在汉唐时代却没有什么太强的存在感——这并不单纯是由于彼时南方还没有完全开发,更主要的原因是:按照当时的海岸线,上海附近的很多地方还泡在水里呢。
所以,想了解一个地方的经济,就去看看当地的地理和历史吧!最近,我去了一趟宁夏,从银川到中卫,从石嘴山到吴忠,再一次狠狠地感受了一把“地理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下宁夏。
宁夏的土地上,长满了电力设备宁夏的气候如何?这个问题,很难评价。
论地形,宁夏四分之三的面积都是山地。
论降水,银川平原每年的降水量不过300mm。
论天气,干旱、冰雹、大风、沙尘、霜冻、局地暴雨洪涝......这些严酷的气象灾害,在宁夏却是家常便饭。
看上去,似乎这里就是古人所说的“苦寒之地”,北地郡、朔方郡......古人眼里的边塞果然够艰苦。
但与此同时,这种极其大陆性的气候却也使得宁夏这片土地上总是阳光灿烂、昼夜温差极大——特别适合葡萄等瓜果的种植。
所以,有时候你不得不感慨:这个世界,还是很公平的。
虽然地球母亲没能给宁夏充沛的降雨、广袤的平原、温和的气候,但在暗处,她却给了宁夏另一种在今天看来似乎更加宝贵的东西:能源。
是的,黄土高坡的山梁上长不出像南方那样茂密的绿色丛林,宁夏在中国的粮产区列表里也总是排不上名次,因为最适合生长在宁夏大地上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农业作物,而是彻底的工业产品——高压铁塔、风力发电机和光伏板。
事实上,早在2020年,宁夏人均新能源装机量就已经达到了3.8千万,宁夏的人均装机总量就达到了8千瓦——两项数据,都位居全国第一。
如果我们摊开一张中国能源地图,你会发现:宁夏堪称是“西电东送”北线的枢纽锁钥——大西北光伏、风电、坑口电站所发出的电力如果想输送到东部的华北平原,宁夏是必经之路。
其中最核心的地方,就是银川东南方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以“银东直流输电工程”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正负660kv等级的直流输电工程,起点是银川东换流站,终点是山东胶州的胶东换流站,沿路经过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五个省区,全长1333公里——投产十几年来,已经向山东输送了超过3000亿度电,是全国效益最好的一条跨省跨区直流输电线路。
与之类似的,还有灵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边是宁夏灵州的换流站,一边则是千里之外的浙江绍兴换流站,在这条数千公里的输电线路上,我们采用了正负800kv的特高压输电技术,自从投入运用以来,直流最大输送功率达到了720万千瓦,靠着这条线路,宁夏累计向浙江输送了1700亿度电。
而如果看看中国的新能源发展,那么宁夏的地位就更不一般了:2022年底,宁夏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了3041万千瓦,排名全国第八;新能源装机占比则突破了50%,超越了火电成为了当地第一大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