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中国古建筑中的知识(十五):古建筑的辅助构件——枋(古建筑部件基本知识)

发布:2024-07-23 浏览:46

核心提示:枋是在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向或者与梁垂直方向的穿插构件,它往往是随着梁或檩而设置。枋与梁一样是置于柱间或柱顶的横木,和梁所处的高度相差不多。不过,其走向上差则较大:梁是置于前后金柱或是置于金柱与檐柱之间的横木,而枋则是置于檐柱与檐柱,或是金柱与金柱,或是脊柱与脊柱之间的横木。这些枋类构件虽不是主要的承重构件,但在辅助主要梁架、组成整体构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枋的位置不同,称谓也不同。常提及的有:(1)额枋:位于檐柱之上,是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南北朝时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到

枋是在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向或者与梁垂直方向的穿插构件,它往往是随着梁或檩而设置。
枋与梁一样是置于柱间或柱顶的横木,和梁所处的高度相差不多。
不过,其走向上差则较大:梁是置于前后金柱或是置于金柱与檐柱之间的横木,而枋则是置于檐柱与檐柱,或是金柱与金柱,或是脊柱与脊柱之间的横木。
这些枋类构件虽不是主要的承重构件,但在辅助主要梁架、组成整体构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枋的位置不同,称谓也不同。
常提及的有:(1)额枋:位于檐柱之上,是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南北朝时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到宋代始称为“阑额”。
它有时为两根并用,上面的一根叫“大额枋”(清代称谓),下面的一根叫“小额枋”(清代的称谓,宋称为“由额”),两者之间使用垫板(宋称“由额垫板”)。
在内柱中使用的额枋又被称作“内额”,位于柱脚处的则叫做“地栿”。
(2)金枋:沿屋面坡度逐层安排的枋子都叫做“金枋”。
按金枋所处的地位差别,又有“上金枋”、“中金枋”、“下金枋”之别,比如位于在五架梁上的金枋称为“上金枋”。
(3)脊枋:位于脊瓜柱上,脊檩(桁)下面的枋子。
(4)老檐枋:置于金柱之上的枋木。
(5)柱头枋:在清制中则称“正心枋”,它处在斗栱中心位置,檐桁(檩)下面的枋木。
因为斗栱的主要作用是承担悬挑檐口的屋顶荷重,该荷重由檐桁(檩)传递到枋木,再由枋木落实到斗栱上,正心枋就是将荷重传递到中心栱件上的枋木。
(6)罗汉枋:在清制中称“拽枋”,处在正心枋前后,在内外跳慢拱上者,其上没有桁(檩)的枋木,有连接开间内各攒斗拱的作用。
“外拽枋”指处在斗栱中心外挑部分的枋木;“里拽枋”是指处在斗栱中心内挑部分的枋木。
(7)橑檐枋:在清制中称“挑檐枋”,处在令栱之上,挑檐桁下面的枋木。
一般在斗栱的最外端位置,是屋顶最边沿的承托构件,是斗拱附属构件。
(8)随梁枋:在檐口梁前面,按进深连贯两柱头间的横木,位置功能与额枋相同,在大木小式建筑里,常见梁而没有随梁枋。
顺着梁安装的那块雕花木枋,就叫随梁枋。
起稳固梁的作用,是个连系构件。
(9)普拍枋:位于阑额之上,用来承托斗拱的木结构。
始见于唐代,“然至北宋末,尚有省而不用者”。
后世在阑额与普拍枋的尺寸上又不断的演变,“其用普拍枋者,则早者扁而宽,……与阑额在断面上作‘T’字形,其后渐加厚……普拍枋阑额所出无几。
至明清则普拍枋竟狭于阑额矣”。
普拍枋在南方称为“平板枋”,北方人误听成“普拍枋”,故致。
(10)雀替:又叫“角替”,在宋代叫做“绰幕枋”,置于坊下与柱交代处,加固梁坊与柱的衔接,分担柱头承重压力,借以减少梁枋的跨距。
并起加固构架和装饰的作用。
至清朝,雀替渐渐变化为柱梁间的装饰。
雀替有很多类:比如大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花芽子、龙门雀替等等。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古建常识:木作构件 枋「图文」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