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看浦东,湛江看海东”,这个曾经响彻湛江大地的口号,现如今,浦东还是那个浦东,海东却回到了5000元房价的坡头。
曾几何时,海东新区这个作为湛江市城市东拓和拥湾发展战略的主战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广东省12个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重点建设的新区之一。
可如今,大家提起海东新区,依旧只是那个被桥隔断的坡头区。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湛江,我当然希望海东新区能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是最近的一则新闻让我不禁陷入思考,坡头某楼盘挂出房价5000/平方的公告。
海东新区从2014年成立,到如今,却感觉没有一点水花,这为何?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一、地理位置海东新区位于坡头区,在湛江城市地图的东北角,是湛江一湾两岸的重要组成部分。
坡头区是连接吴川的重要支点。
海西,即原来的霞山、赤坎、麻章三个区,位于海湾的西边,与海东相对,故名为“海西”。
海西往北是连接遂溪和廉江,往南是连接雷州和徐闻,所以海西的支点作用优于海东。
这也就是为什么海西可以发展这么早。
而且在早期,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各个地区往海西,走公路即可到达。
而到海东,早期只有一条公路:石门桥。
市区过去坡头,要么走平乐渡口,要么走海滨公园渡口。
交通的不便利严重制约着坡头的发展。
就算是到了后期海湾大桥开通了,也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方便了对岸的人们过来海西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海湾大桥的开通,笔者认为只是便利了对岸的人们过来海西这边消费,而很少能吸引到海西的人们过去海东发展,因为海东的配套跟不上,说白了就是生活不便利。
深层原因是,人们的就业不在海东,就业不在海东,那很难过去那边消费。
再加上那边也没有一个大型的购物商场,人们就没必要舍近求远的过去那边消费了。
二、城镇化通过观看地图,我们发现海西这边,城镇化是很彻底的,从海边的海滨大道到人民大道再到椹川大道,从南边的湛江港到北边的麻章,横跨三个区。
而海东新区面积可以跟海西这边比,但是一看城镇化水平就差远了。
为什么要来看城镇化这个指标呢?城镇化水平说到底就是能容下多少人?城镇化水平高,说明单位面积下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就像是一栋商品房和一栋农村自建房的对比,哪怕占地面积一样,但是一栋商品房可以住更多的人,有人就有接下来的故事。
三、人口结构城镇化说到底就是人口,海西这边生活着大量的人口,反观海东,人口稀疏可数,除了南调路这边,其他大部分都还是农村。
有人的地方就要有就业、商业、教育、医疗等需求。
但是有需求不一定能满足,这里有个先决条件,就是看这里的发展水平。
举个例子:同样大小的土地,A地块生活了1万人,B地块生活了10万人,两个地块都有就业、商业、教育、医疗等需求,但是不管从政府还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都是优先配套好B地块先,对不对。
毕竟B地块的人口需求更大。
还有一种情况是:A地块生活了1万人,B地块也生活了1万人,但是A地块是农村人口,B地块是城镇人口,对于这种情况,也还是会优先配套B地块,为什么?这不是歧视,而是经济学原理,A地块是农村人口的话,说明生产力低效而且单一,经济消费水平欠缺。
而B地块是城镇人口,说明人口结构有了变化,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外来人,城镇化就意味着就业情况不仅仅第一产业了,可以有第二第三产业,人口就业多样化,收入水平也比农村人口高,那么这种情况下,是不是B地块的配套会更齐全些。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海东新区所遇到的问题。
四、就业所谓安居乐业,就是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这两者是平行关系的。
对于海东甚至整个坡头区,本地的就业人口主要由以下几个群体组成:中海油集团及下属公司职工、公务及医疗教育人员、本地常住人员、宝钢中科职工。
为什么这样分类?不是歧视,而是透过就业来看人口进而看消费。
坡头区的南油,就是最早中海油过来建设并开始了常住,所以这里是第一波外来人口,带动了坡头区的初步发展。
公务及医疗教育人员,这里是顺应社会的共识,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考公考编呢?因为稳定,所以这一群体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区域的就业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坡头这一群体是比较小的,毕竟只有一个区,医院甚至只有一家南油医院,而且这一群体里,还有一部分人是住在海西,工作在坡头的。
本地常住人员,这里主要是原本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企业人员,我们可以看到坡头的企业人员还是较少的。
最后就是这几年引入的宝钢和中科,将生活区放在了海东新区,这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这里的消费。
但这里的就业人口基数始终较少,而且人员的流动较少,几乎是只在本区的。
那说到就业,其实就是企业主体较少,可容纳的就业人口少。
再加上海湾的阻隔,更没人过来这边消费了。
因此,海东新区的重点将是引进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留住人才在那边安居乐业。
五、交通这几年,坡头区的交通建设还是不错的,是湛江交通投资最多的地区。
有广湛高铁隧道又有湛江环城高速的,有调顺岛大桥又有机场高速的,只可惜这些工程的进度还是缓慢了一点,又或者说,这些工程远远没有放开海湾大桥不收费来的效果快点。
不是说过桥费多贵,而是一旦有了收费二字,从心理就阻隔了大家想过桥的冲动了。
六、购物环境大家是否发现,坡头发展了这么久,却连一个像样的购物广场都没有。
反观海西,从最初的国贸、怡福、王府井、城市广场、荣基、世贸、凯德(之后改名嘉信茂现在又改名印象汇)到现在的鼎盛、华都汇、万达、皇庭、荣盛、丽悦新天、金沙湾、鹰展、兴华以及未来开业的招商海上世界、鼎盛时代、爱琴海、银地上悦城、万象汇,密集之度尤为可观。
这是海东所无法比拟的。
购物广场的建立不仅仅只是丰富人们的购物场景,更重要的是会创造一大批的就业机会。
有人就有消费,有消费就有GDP,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湛江金沙湾夜色通过以上分析,我不用再多说,大家也可以看出问题所在了。
要富先修路,要发展就招商引资。
路通财通,路通企业才来,有企业才有人才,有人才有购买力消费力。
海东新区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