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街头,图左为新乐面馆。
】旧时的苏州,每天从吃面开始。
史料记载:光绪年间,苏州的面馆有松鹤楼、观正兴、义昌福等数十家。
苏州的汤面精致内敛,种类繁多。
【苏州古城,传统的民居。
】苏州面讲究浇头、过桥,不下几十种。
民国时期,面馆多使用自制的银丝细面;解放后,新乐面馆的小宽面十分流行。
近十余年,面馆多恢复了细面。
【苏州公交车站,等车的人们。
】三十年代末,苏州市区有四辆汽车从事客运。
至解放前夕,苏州客运仍以马车、人力车为主。
五十年代,苏州市的公交线路正式开通运营。
【苏州古城,传统的石桥。
】苏州古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老的石拱桥景观独特。
主要有枫桥路的上津桥、下津桥,葑门外的觅渡桥,明代的宝带桥、清代的江村桥等等。
【苏州吴江县,当地的新建民居。
】清朝年间,吴江县隶属于苏州府。
太平天国时期,曾划入苏福省。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该县归江苏省都督府管辖;后属江苏省。
【苏州吴江县,当地的民居。
】解放后,吴江县先后隶属于苏南行政公署、苏州专员公署、苏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该县隶属于苏州市;后撤县设市。
2012年,设吴江区。
【苏州古城,金阊区街景。
】公元前561年,吴王诸樊将国都移至苏州金阊区境。
公元前222年,秦国设会稽郡、吴县,治所均在今苏州城。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吴郡设苏州。
【苏州古城,金阊区街景。
】民国二十年(1931年),金阊区境分属苏州第一、第三区。
1955年,正式设立金阊区。
2012年,金阊区撤销,区境划归新设立的姑苏区。
【苏州古城,金阊区街景。
】《苏州生活,1988年。
摄影:比尔·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