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过夜的地方为什么叫酒店呢?明明是站在电梯里为什么叫坐电梯呢?明明是灭火为什么叫救火呢?明明是人用的为什么叫马桶呢? 其他的暂且不论,今天先说说给人用的为什么叫马桶?如厕有风险汉代以前,厕所就是一个露天大坑。
后来,或是出于隐私的需要,或是出于遮风挡雨的需求,人们在大坑上搭建了小屋。
虽然搭建了小屋,但上厕所还是一件危险的事,一个失足,后果不堪设想。
《左传》记载的“如厕,陷而卒”,说的就是春秋时期的晋景公。
虽然有人分析猜测,晋景公可能是如厕时突发疾病导致的“陷而卒”,但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晋景公是掉进厕所死亡的。
与猪相邻的圂厕汉朝的时候,厕所与猪圈相通,为了方便粪便直接掉入猪圈,厕所的位置会比猪圈高一些。
从圂厕的圂字也可见,这个时期的厕所与猪圈的关系很紧密。
那么,这个圂厕有什么好处呢?最明显的好处是它能够把人畜的粪便汇集在一起,方便清理和利用;此外,这样的结构也比较省地方,省出来的空间可以另作他用。
李广与虎子说到虎子,这里面有一个美丽的误会。
相传,汉代名将李广曾射杀一只老虎,为了表示对老虎的厌恶,李广命人做了个老虎形状的夜壶。
众所周知,有了夜壶,就不用黑灯瞎火的跑厕所了,毕竟咱们前文也说了,如厕有风险。
况且,偷懒和享受是人的共性,古人也不例外。
由此,很多人说,虎子源自李广,但现实并不如此。
现存最早的虎子来自战国时期,可见,古人在改造室外厕所的同时也在精进室内的如厕设备。
马子与马桶虎子一路跌跌撞撞到了唐朝,还是被命运按住了头颅。
为什么呢?因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叫李虎,虎子得避讳。
于是,改名叫“马子”。
说到马子,就与我们现在的马桶很接近了。
随着古人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需求也越发精细,自然人们对马子提出了新需求。
为了响应人们的需求,马子的形制加大了,不仅能装尿还能装粪便,变成了桶形,人称“,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