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行业,有一个相对小众但近几年来又备受年轻父母关注的赛道,那就是儿童家具。
儿童家具的兴起,一方面基于中国人口红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底,中国15岁以下人口为2561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8.1%;而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公报可知,2022年,我国新出生人口956万,二孩占比近4成。
另一方面,则是年轻一代育儿观的改变。
85后、90后的年轻父母,他们更加重视居家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会选择和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相匹配的家居家具用品。
由此,儿童家具行业便有了成长的土壤。
千亿赛道所谓儿童家具,指的是专为0-18岁儿童设计的家具产品,有设计安全、趣味益智、强调学习功能等特点。
中国儿童家具行业在经历了1997年到2002年的萌芽阶段,2003年至2012年的爆发式增长阶段后,从2013年开始,进入了稳步增长阶段。
在2013年至2021这8年间,儿童家具市场规模由529亿元增至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3%。
而根据头豹研究院的预计,2024年儿童家具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825亿元。
家具细分赛道里,又一个“千亿俱乐部”成员诞生了。
在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儿童家具行业也向不同层级分化,逐渐形成三大梯队。
第一梯队为企业线下门店数量大于500家的企业,他们进入市场较早,主要代表企业有恒大美森美、森堡家俬、爱心城堡、七彩人生、金富雅、优客居,市场占有率合计约15%。
其中,恒大美森美目前门店数量达2000+家,是行业绝对的头部。
第二梯队,由门店数量大于100家的中型儿童家具企业组成,包括酷漫居、金天拓家私、徐州亮辉家具等,市占率约为35%。
第三梯队,由小微型儿童家具企业构成,企业的线下门店数量小于100家。
这一梯队企业成立时间较晚,多以规模较小的设计类家具、定制类家具企业为主,代表企业包括龙辰智能家居、九色森泓等,市占率约为50%。
从第一梯队6家企业15%的市占率可以看出,儿童家具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低,同时产品也相对成熟。
目前,儿童家具产品共分为儿童床、儿童衣柜、学习桌椅、其他这四类,其中儿童床为最主要产品,市场占比超过5成,其余三类占比分别为25%、15%和5%,价格整体在1500-8000元之间,和其他类型大件家具比起来,客单价并不高。
从客群来看,儿童家具的主要客户为一孩家庭,占比超过65%,他们偏好购买全屋定制类家具,购买家具时更看重是否舒适、健康、安全。
似乎从表面来看,儿童家具已成为刚需,但实际情况却是发展了20年的行业一直不温不火。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挑战重重如今,新消费群体开始崛起,他们对于儿童家具的需求开始向环保性、安全性、多样化、个性化等方向转变,而这些恰恰是现有行业的短板。
◎环保性和安全性有待提高儿童家具的使用者主要是儿童,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国家对于儿童家具的环保和安全指标都做了明确要求。
如儿童家具的甲醛释放量应小于或等于1.5毫克/升,VOC含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每升应小于等于50克。
而在安全性方面,则是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一些特殊设计。
比如儿童家具的边角应设计成圆润形状,避免尖锐边角给儿童造成的磕碰伤害;孔径大小应小于6mm或大于等于12mm,家具内部的活动部件之间的间隙应小于5mm或大于等于12mm,以防止儿童手指或身体其他部位被卡住等。
然而现实中依然有很多企业以身试险。
2020年底,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曾对30批次网售婴儿床抽检,发现近五成质量不合格,存在致儿童跌落、夹伤儿童四肢和头部等各种安全隐患。
这当中不乏某些知名品牌的身影。
如豆巴米、芝华仕和斯达露娜牌3批次婴儿床分别各有5个项目不合格,是当时质量抽检被发现问题最多的样品。
背后原因在于,企业想要通过低价冲量,又不愿意放弃利润,就只能偷工减料降低成本。
但是换来的却是诚信的缺失以及行业的恶性竞争。
◎竞争手段单一根据头豹数据,儿童家具各环节成本占比分别为:制造成本40%、原材料成本25%、营销成本25%、经营费用10%。
这当中,原材料成本、制造成本对各个品牌来说不会有太大差异,主要区别在于营销和经营管理方面。
因此,成本占比25%的营销就成为了儿童家具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
企业通过不停地扩张门店形成规模效应,这样一方面对上游有较大的议价权,另一方面在消费者端也可以通过调节价格来快速占领市场,这也是家具市场价格战屡见不鲜的原因。
但这种竞争方式会导致企业过于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
同时,价格战也使得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述各种产品质量问题便是企业单一竞争的结果。
◎专业人才匮乏儿童家具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安全性、环保性等多方面因素。
然而,市场上真正具备儿童家具设计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设计师相对较少,更多家具设计师更擅长成人家具的设计,对儿童家具的特殊需求了解不足。
这就导致儿童家具的设计和研发,抄袭现象蔚然成风,产品同质化极为严重,根本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一款新产品的诞生,从起心动念到产品上市,要经历设计、原型制作与测试、生产准备、生产、质检与包装、上市销售等环节,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对于追逐短期利益的企业来说,根本没有意愿和动力沉下心来做产品创新;更何况企业聘请专业的设计师意味着更高的用人成本,影响利润表现,倒不如直接借鉴(抄袭)来得短平快。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势必会影响消费者的产品体验,更会影响行业的创新能力及从业人员从事此行业的积极性,行业也会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儿童家具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创新上来,通过创新能力打造出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摆脱只靠价格战攫取市场份额的竞争怪圈。
产品创新细数现有的儿童家具产品,产品外观、功能大同小异,缺乏成长性,更不用提满足用户某些个性化需求。
因此儿童产品的创新可以从改进以上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实例。
◎改变产品的单一结构未来儿童家具的设计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组合化。
设计师可以创造出适应不同空间和功能的家具,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使家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拆分,也可以一物多用。
比如这款椅子,融合了“玩具和家具”的概念。
将在户外活动的感觉,比如平衡、运动和协调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来。
椅子的摇摆曲线在末端变平,并且在适合部位设计镂空手柄,保证安全性,同时符合人体工程学,并在需要翻转或抬起产品时提供易用性。
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向不同方向翻转椅子,由此得到一个个不同的家具或“玩具”,是功能和趣味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
再比如源氏木语的这款书架,可以根据需要将格子自由组合,打造出完全个性化的阅读空间。
◎注重产品的可成长性相对于成人家具,儿童家具的设计要注重可调节性和可变换性,以适应儿童不断变化的身高和使用习惯,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浪费。
比如这款“拼图”桌椅,组装的过程就像拼图一样,并且还可以通过扩展器来增长高度。
它不仅充满了趣味性,还具有可持续性。
还有这款可升降婴儿床,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先将床架设高,等到宝宝会坐的时候,再将床架调低;孩子再大一点时,可以拆掉一面的围栏,让孩子自己上下床,并且可以和父母的大床拼接;而当孩子长大要换更大的床时,这个小床也可以继续利用,加上厚坐垫,把它变成小沙发,打造出了独特的亲子阅读角,是一款可以一直用到成年的家具,真正实现了家具和孩子一同成长。
当然,如果设计师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环保材质,那就更完美了。
◎发展定制化如今家具定制化已是大势所趋,儿童家具也不例外。
一方面,二胎政策、三胎政策的放开,使得原本的家居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有限的居住面积和日益多元的用户需求产生了矛盾;另一方面,新一代消费群体更看重个性化表达,现有标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定制化也从稀有逐渐成为普遍。
不过现有的定制化不只是根据用户需求“量身打造”那么简单,而是随着数字化、AI等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智能化定制。
例如3D打印技术,设计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喜好和需求,设计出独特的家具模型,然后通过3D打印机快速制造出成品。
以国外一家名为XYZworks的公司为例,其通过3D打印技术推出了一系列专为儿童设计的家具系列,这些家具由环保材料制成,形状和颜色都可以根据儿童的喜好进行定制,前后不过几个小时。
此外,这些家具还融入了教育元素。
例如,椅子的靠背可以打印成地图或字母图案,桌子的边缘可以设计成几何形状。
再比如,现在大热的AI也被应用在儿童家具定制上。
国外另一家名为“Branch”的公司,利用AI算法为儿童设计出个性化的书桌和椅子。
用户只需输入儿童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自己的设计偏好等信息,AI就会生成一套符合要求的家具设计方案。
有了技术的加持,定制化不仅能让企业更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而且在落地效率上也成倍提高,以往对定制化所谓的“既要又要”已逐步成为现实。
当然,以上产品创新的前提是,企业能有长远眼光,有足够的耐心培养人才,并且拥抱新技术,而不是躺在舒适圈吃老本。
最后想说的是,儿童家具行业是一个既有潜力又很有意义的行业,期待某天,新兴技术的贡献者里,也能有我们国产企业的名字。
作者 | 月峰本文为家页原创文章,著作权归家页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有转载需求请及时通过评论处与我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