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如蚕茧,近看似鹅蛋,姑苏区十全街东吴饭店里,一株长满了“鹅蛋”的雪松,一下子成了“网红”,引得众人前往参观和拍照。
“最近几天,我们已经接受了无数市民游客的咨询了,大家都很好奇,这棵树顶上的白色球状物,到底是个啥。
”苏州大学东吴饭店总经理张荣华笑着说,此景极为少见,就连与雪松相伴了数十年的老师傅都未曾见过。
那么,雪松抱团“孵蛋”,到底是何缘由?半个世纪过去,当年的树苗如今开始“孵蛋”东吴饭店的工作人员寿俊豪是同事们口中最早发现雪松“孵蛋”的人。
他所在的开发服务部就在雪松旁,从他的窗户往外看,大半幅画面都是雪松。
不过在东吴饭店上班快30年了,寿俊豪称还是第一次看到雪松“孵蛋”。
站在雪松下,可以隐约看到随风晃动的枝头上,有一颗颗小球掩映在松针之间。
“大概两个月前,发现雪松上面有一个个小果,慢慢地越长越大,越来越多。
”寿俊豪的发现,吸引了不少同事来围观。
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大家发现雪松顶部的松果更多更密,四五个挨在一起,一簇一簇,在阳光下洁白如雪,远远看去,如同雪松在光照下“孵蛋”。
“一开始他们跟我说我还不相信,雪松哪会结果的,活大半辈子都没见过。
”东吴饭店八旬退休老职工邓谭春回忆道,这棵雪松刚移栽的时候,不足两米高,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一直被照料得很好,见证了饭店半个世纪的变迁,只是未曾开花结果。
在苏州,“孵蛋”的雪松不止这一棵带着好奇,东吴饭店前厅经理小濮上网查询,想要弄清雪松“孵蛋”的原因。
“据说雪松树龄30年以上才有可能结果,而且授粉困难,加上气候等原因,要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条件,才会结果,所以很少见。
”除了东吴饭店,不远处苏州大学校园内的雪松,也出现了“孵蛋”景观。
此外,在苏州科技大学江枫校区以及部分公园里,长到一定树龄的雪松,也开始“孵蛋”了。
在苏州高新区玉山公园,几棵雪松高耸挺拔,树枝上就冒出了一个个如鹅蛋般的松果。
此外,在苏州公园,几棵雪松虽未长出大个头的松果,但枝头长出了“小球”。
“我看过雪松结果,大概要30年前了。
”苏州公园里,正喝茶纳凉的沈老伯还对那难得一见的景象记忆犹新。
今年是一个雪松结果的大年雪松“孵蛋”引得众人称奇,也受到了苏州市林学会的关注,植物学专家王金虎老师也进行了研究和科普,雪松的原产地在喜马拉雅山区,包括西藏等地区,因其观赏价值高,早些年就是“五大园林树种”之一,全国各地开始引进,江苏南京还将其列为市树,在苏州也有不少雪松。
“雪松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树种,但结果的条件却十分苛刻,对生长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土壤、气候和光照等条件极为敏感,因此在非原生地区很难见到其开花结果。
即使结果,松果球里种子的饱满率也不高,需要通过人工授粉等干预,才能增加饱满率。
”王金虎还介绍,雪松的花期一般为10月至11月,松果要至翌年10月才成熟,因而几棵雪松上的松果极可能较早前就已出现了,只是当时个头小且数量少,不容易被观察到。
“雪松和很多果树一样,要到一定年龄才会结果,大家看身边的雪松很多年不结果,主要原因是树龄还没到。
”至于今年松果个头大且数量多,王金虎依然用果树作对比,“和气候条件和年份等有关,相当于果树有大小年,雪松也有个营养积累的过程,积累到一定阶段了,自然就出现大家看到的‘孵蛋’现象了。
”(苏报融媒记者 叶永春 严松 实习生 董玲慧 周旻祺 邵嘉怡 文/图 严松/视频)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