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龙桥地区老照片化龙桥一度在“老重庆”心里的印象是厂矿集中和非典型原因堵车,破旧和落后是它的代名词。
可谁能想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经还是重庆女孩子最想嫁的地方,热闹,繁华,富庶。
而热闹之地,必然是交通繁忙之所。
重庆的第一座公路桥——化龙桥也正跨立于此。
化龙桥之所以名为化龙也有一段传说。
明朝建文皇帝,被其四叔朱棣篡位。
永乐皇帝怕建文回来复辟,就派人四处搜寻追杀。
相传,建文帝逃至重庆府,从建文峰一路跑到了化龙桥。
追兵已追到了眼前,可谓避无可避,基本再没逃脱的希望了。
但离奇的是近在眼前的追兵怎么也找不到建文帝,不见其踪影。
有人说当时隐约见有金龙一闪而过。
所以传说建文帝是化身为龙,躲过了追杀。
从那后此桥也就被称作了化龙桥。
化龙桥后来,在传说中建文帝化龙之桥的旧址修建了现代的化龙桥,它是重庆历史上第一座公路大桥。
上世纪30年代初,重庆大兴公路修造,最著名的“三条公路”就是此时修成,即成渝公路、川黔公路和川湘公路,化龙桥不光是成渝公路上连通主城的交通命脉,还一举拿到了当时的三个第一:第一座有传统桥梁风格的现代桥梁;第一座城市公路大桥;同时它也是当时重庆的第一大桥。
当时进出重庆城的主要有两条要道,一条是出通远门经观音岩,另一条就是经过化龙桥,当年国民政府不少达官要员从这里经过。
历史上,化龙桥是与朝天门和磁器口齐名的重庆水码头,是中药材、水果、陶瓷等物资的集散地。
1932年,化龙桥周边开始形成大的居民区,抗战时期不少迁建区通过化龙桥发展壮大。
“抗战时,一些工业企业开始在化龙桥落户。
”此次摄影展的策展人王远凌介绍,当时最具代表的就是中南橡胶厂。
建国后,这里聚集了不少工业企业。
2016年,渝中区政协原副主席詹先毅告诉记者,这里鼎盛时有200多家工业企业,近5万人,其中超过一半属于厂矿企业职工。
当时化龙桥国营工厂内景“尤其70年代末80年代初,老百姓都想进化龙桥的国营大厂。
”詹先毅说,当时流传很广的言子:小妹小妹快长大,长大嫁给弹簧厂,三天一只鸡,两天一只膀,“可见重庆女孩都巴不得嫁给弹簧厂、中南橡胶厂等国营大厂的职工。
”据曾经举办过化龙桥摄影展的策展人王远凌绍,计划经济时期,嘉陵路密密麻麻分布着微电机厂、电气厂、红岩弹簧厂、特种电机厂、铸机厂、阀门厂等企业,其中军工企业最威风。
“他们工资比普通人高几十块,还经常发毛巾、肥皂,很受人羡慕!”进入90年代中期,化龙桥上万职工下岗,在1995年划归渝中区后,居民的人均收入与其他街道差距明显。
2004年,化龙桥地区开始改造,经过十余年,化龙桥片区又聚集了不少知名企业和高档小区。
嘉陵江索道如今,化龙桥地区将实现交通大升级。
大化路建设项目二期工程主体工程完工,通车后,大坪到化龙桥两地车程将由30分钟绕行变为5分钟直达。
正在修建的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将以高架形式在重庆天地嘉陵帆影项目的商业裙楼内设化龙桥站。
渝中区化龙桥还将出现一条过嘉陵江索道,复建的索道将跨越嘉陵江,连接化龙桥的重庆天地和对岸的国兴江山,预计在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
如今的化龙桥上游新闻综合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下里巴人、大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