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定是一个值得记住的特殊年份。
它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20周年。
40年期间,常州市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斗转星移、日新月异,这是一段无法忽视的进步、发展的历史。
城市建设,无论从高度、深度还是广度,多维度的变迁都值得被记录。
我们来盘点一下,40年间常州城市建设的亮点。
80年' 常州最早的商品房清潭新村的老照片灰色的水泥外墙,六层高的楼房清晰展示出属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建筑痕迹,很少有人会将位于清潭新村这4幢住宅楼,与常州商品房的“原点”联系到一起。
据悉,全国最早一批的商品房小区就出现在常州,清潭新村的83、84、85、107这4幢楼就是常州最早以补贴形式出售的商品房。
1983年1月,常州市人民政府批转基建委、房管局《关于在我市试行对私人补贴出售住宅问题请示报告》和《常州市补贴出售暂行办法》,定价为每平方米150元,政府、单位、个人各出三分之一,这种补贴出售方式在我市被称为‘三三制’。
当年的先进经验,补贴出售商品房形式,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90年代' 常州最早的开发商清潭新村最早的那4幢商品房是由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常州公司开发建设,后来,该公司还开发了北环新村、丽华新村、西新桥二村、红梅新村、白云新村等一大批住宅小区。
上世纪90年代,中房常州公司开拓特区和国际房地产市场,在海南、黑河和泰国曼谷等地投资建设。
“后来,由于中房常州公司投资铺的摊子太大,加上国家的房地产调控,公司开始出现经营困难,直到后来进行改制。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除了中房常州公司,我市开始出现一批房地产开发公司,比如常州市城市综合开发公司、常州市房地产开发公司、龙城实业有限公司等,数量有十多个。
“所以,有些网友经常说常州的房价在长三角一带属于较低的。
为什么房价低,这和我们常州的房改起步早也有关系——咱们常州和其他地方比,商品房建得早、市民住房需求释放的时间早。
”丁兆春说。
2000年'起 常州商品房小区"快速跑"进入千禧年后,常州商品房也迎来了发展高速期,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武进、新北,都陆续有符合现代标准的商品房小区拔地而起,比如金色新城、银河湾花园、湾里小区、府琛花园等,都是在2000年之后建设成为当时各自板块的代表居住区。
当时的房价也便宜。
2000年,普通小区基本都是1000+元/㎡的房价,像红梅、清潭等新村的小户型都是总价只要几万块。
小户型的话,桃园新村、斜桥巷等重点初中的学区房当时总价约20万上下。
网传2000年常州房产广告图2010年以后 常州楼市波段式前行常州商品房经济发展在2008年遇到较大“打击”,全球金融危机对房地产行业影响较大,在全国楼市瞬间变颓的影响下,当时常州成交量也急速缩紧。
一直持续到2010年,随后在2013年后半段,楼市由于库存压力较大,开始了坚决的“三年不供地”计划。
直到2016年3月,常州又开始了新一轮地产热。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