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去行政化,只是说说,还是很讲究级别的,从看文件、人才录用、干部交流任职等政治方面的待遇,作为参照,这里我来分析一下建筑央企总部级别,不对请勿喷啊。
截止2022年12月31日,央企131家,其中国资委管央企共97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前54家,其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副部级,人选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决定,由中组部管理,55-98家央企,正职、副职领导均由国资委党委研究决定,前者归口在国资委企干一局,后者归口在企干二局,董事长须报国务院党组任前备案同意。
建筑央企都是国资委监管。
属于建筑行业央企应该是6家,不是大家说的8家。
依次排序中建排44名、中铁排72名、中铁建排73名、中交排74名、中电建排87名、中能建排88名。
中国化建并入中国海油排13名,中国中冶已经并入中国五矿排46名,从排名一般来说中建是副部级央企,其他总部为正厅级央企,中冶已经是中国五矿的二级企业了。
单单这样看,就简单了,其实里面还有很多讲究,我一一道来。
首先从央企总部看看,从“看文件待遇”上,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很多央企可以享受单独行文,这是副部级以上待遇了;很多世界500强央企的董事长任职年龄可以到63岁,又高于副部级干部,仅仅比正部级65岁任职年龄差2岁。
副部级央企正职与党政系列副部长级交流互动频频,例子很多,有的央企正职直接与正省部级相互交流。
再看央企二级单位,负责综合事务的机构一般名为办公厅。
人社部赋予央企在人才录用、调干等方面,央企具有部委一般的独立权限。
比如在调干和落户上,人社部“绿色通道”的范围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企业总部职能部门正副职以上领导人员、中央企业所属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也就是说,这类人调进北京后,可直接落户,这时候,给予了央企的中层干部是厅局级待遇,自国资委成立以来,从未出现央企负责人转任厅局司长的例子,倒是有央企中层去作厅局司长的。
综上诉述,结论如下: 1、排44名的中国建筑,享受的级别在正部级与副部之间; 2、排名55-98名的中铁72名、中铁建73名、中交74名、中电建87名、中能建88名,享受的级别在副部与正厅之间; 3、中国化建并入中国海油排13名,中国中冶已经并入中国五矿排46名,正常情况是正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