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山一般是石山,没有或很少有植被覆盖,可以很方便的看清楚岩石的颜色,我们在野外看到地浅黄色、浅粉色山体大多就是花岗岩山了。
江西三清山,中国最美花岗岩地貌之一花岗岩山体花岗岩岩体在我国占国土面积的9%,达到80多万平方千米,许多著名的山体都是以花岗岩为主的,尤其是东部地区有大面积裸露的花岗岩体,如河南嵖岈山,北京昌平碓臼峪,凤凰岭等。
河南嵖岈山花岗岩山体是岩浆整体侵入形成的,不是一层一层堆积的,因此看不到层状结构,但可能有成群分布的、不同方向的节理,节理是花岗岩在岩石侵入后冷凝时形成的脆弱易裂部位,山体常常沿着节理形成陡峭断崖。
山体形成的年代越久远,大自然对其侵蚀的差异就越明显,坚硬岩石形成的山峰就会更高峻。
在绵延的群山之中,如果有一座山峰看上去特别高耸,鹤立鸡群,它多半是由坚硬的花岗岩构成的,这高耸的山峰,便成为了一座又一座名山大川,如安徽黄山,陕西华山,安徽九华山,江西三清山,山东崂山等。
江西三清山花岗岩的节理由于节理的存在,当花岗岩在地壳变动过程中出露地表并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就会形成石柱或孤峰,多个石柱、孤峰成为峰林,花岗岩峰林极为雄伟壮观,也是花岗岩山体成为名山的主要原因。
三清山巨蟒出山黄山的妙笔生花是花岗岩峰林的典型代表,在黄山切割深达500~1000m,形成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70多座。
安徽黄山当流水沿花岗岩体中近于直立的剪切裂隙冲刷下切时,常形成近于直立的沟壑。
沟壑越来越深,形成两壁夹峙,向上看蓝天如一线,这就是一线天。
黄山一线天中国的花岗岩地貌大多出现在雨水充沛的东部地区,一些花岗岩会发育有互相垂直的三组节理,丰沛的水源加上适当的地形,常形成跌水瀑布,竖直发育的一组节理在流水的作用下形成山谷,水平的一组节理形成河床,另一种竖直的节理则造就断崖跌水。
许多花岗岩山区会分布有多级瀑布,如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北京云蒙山的黑龙潭、天仙瀑。
黄山万丈泉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花岗岩虽然坚硬抗风化,但其内部矿物成分不同,在阳光的炙烤下,膨胀系数不同,会发生破裂,其尖角首先被风化——这就是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现象。
由于球状风化的特点,花岗岩的山体常常是岩壁笔直,峰顶圆润。
当三组节理发育的岩石裂成大块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就会形成许多混圆的石头。
所以在许多花岗岩山区山坡上,常可见大大小小的圆石头、石蛋,如山东崂山、福建厦门的方石山。
海南“天涯海角”的浑圆花岗岩石块犹如怪兽巨蛋山东崂山花岗岩的天然洞穴花岗岩是不易溶解的岩石,因此不能形成在石灰岩地区常见的溶洞,但雨水沿花岗岩岩体内断裂冲刷,断裂上盘岩块的崩塌,能形成不规则的堆洞。
石蛋交叠之间的孔隙也可构成岩洞,如黄山的水帘洞、莲花洞、鳌鱼洞。
黄山鳌鱼峰花岗岩泉“自古名山多聚泉”,泉是花岗岩山地的重要旅游景观,如著名的黄山温泉,骊山温泉。
花岗岩有时含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如氡。
而氡又溶于水,因此泉水中也会有少量的氡。
长期接触过多放射性氡气对人体有害,可导致癌症。
黄山温泉寒冷地区的花岗岩地貌在寒冷且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花岗岩还会呈现出独特的岩臼地貌。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青山景区,山顶附近的花岗岩上有成群的、大大小小、形态不一,但有都略带圆弧形的岩臼,是花岗岩在寒冷风化作用下形成的——液态水在温度骤变时冻冰体积膨胀侵蚀岩石,在岩石顶部形成各种流线型的坑。
克什克腾岩臼地貌在寒冷而风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花岗岩呈现另一种峰林形态。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景区就分布有独特的花岗岩峰林,阿斯哈图是蒙古语险峻的岩石的意思。
内蒙古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景区在阿斯哈图,花岗岩岩体在早期冰川的作用下被切割成刃脊和角峰,在经过后来的寒冻、水蚀和风沙雕琢,形成了现在的模样,在石林的岩壁上,常可见成群的水平凹槽,这便是风沙侵蚀的结果。
脉岩地貌脉岩是岩浆侵入古老岩体的裂隙中形成的类似墙体的岩体。
野外常见的脉岩比较薄,厚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下。
有时在一块岩石上可以看到相互穿插的多条岩脉,这多条岩脉一般是不同时期形成的,晚期的岩脉会穿插在早期的岩脉中,容易辨认。
厚度比较大而且坚硬的脉岩在差异风化作用下突出于山体,形成独特的地貌。
常见的是包含大量正长石的花岗岩,肉红色,质地均匀,不容易风化,当围岩风化后,它矗立在山体上,像一堵蜿蜒的城墙,非常显著。
随着岩墙形态不同,人们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如北京河北交界处的雾灵山顶,岩墙呈放射状,似一群奔腾的骏马,被称为“瘦马脊”。
而在北京怀柔,岩脉从一座小山盘旋而上,人们称其为“蟠龙山”。
雾灵山节选自《岩石与地貌》,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