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湘菜,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辣”“油”“家常”“接地气”……湘菜真的除了辣,就是接地气吗?如果你这样认为,那说明你一定还不够了解湘菜。
作者:陈兰编辑:王白石题图:摄图网湘菜是湖南菜的统称,在湖南当地也叫本味菜,大约在清中晚期到民国初年正式归类到我们俗称的「八大菜系」之中。
早几年,湘菜的热度与川菜、粤菜等菜系相比并不算高。
因为湘菜虽然以辣出名,但因大多以平价小炒为主,故名声不显。
但其实,湘菜除了辣味菜,也有不辣的菜品,也有属于自己的高端菜。
特别是,随着湘菜的热度持续走高,湘菜也开始摆脱平价小炒的形象,开始走向连锁化、高端化。
湘菜钩沉融汇数千年的“餐饮文明”楚国诗人屈原曾在《楚辞·招魂》中写道:“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关于湘菜的记载之一。
从句子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南部就形成了以酸、咸、甜、苦、辛的口味,烤、焖、煎、煮、蒸、炖的多样菜式格局的典型的中国南方饮食风格。
随着历史的发展,湘菜开始逐渐形成。
汉代,湘菜的烹调方法已经发展到16种,味道也变得更加丰富,盐、酱、豉、曲、糖、蜜、韭、梅、桂皮、花椒、茱萸等均有入菜。
据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竹简﹒食单》记载,西汉时期湖南的精肴美馔已近百种,湘菜开始逐见雏形。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