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通讯员 斯超烨 张蕾11月2日晚上,在杭州河坊街上,23杆搭载着超薄柔性太阳能薄膜发电功能的绿色智慧一体化庭院灯悄然伫立在了街头。
这些庭院灯通过全离网光伏供电运行,在不供电的情况下可满足持续7个阴雨天的亮灯需求,实现光伏供电和电网供电实时切换。
而在杭州和睦新村等各大小区,每天后半夜也就是2点过后,当大部分人进入梦乡,路灯便会收到远程指令自动降低光照度,保证功能照明的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在杭州湖滨路商区,载有5G基站的智慧路灯解决了密集住宅区人群移动信号使用的问题,还有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帮助城管、交通部门掌握道路动态实现高效治理。
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些都得益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路灯低碳综合改造,让杭州路灯全面智慧升级。
自2018年来以来的4年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通过路灯低碳综合改造工程,将杭城主干道、老旧小区的钠灯光源更换成LED绿色光源,并通过物联网技术逐步建立立体感知型公共照明管理应用系统,将改造后的路灯数据、开关箱的温度湿度以及告警系统都归总到杭州市路灯管理所的灯光监控中心智慧照明管理平台。
“智慧照明管理平台就好比杭城路灯的‘大脑中枢’,它决定了杭城20多万盏路灯的启闭和1300多个智能开关箱数据,可以精准控制路灯每日的明灭时间,所有路灯杆及开关箱的信息通过这个平台便可一目了然。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路灯管理所技术组负责人王志超说。
在“大脑中枢”的远程集中控制外,路灯还可一灯一策。
目前低碳综合利用改造完的路灯都安装了单灯监测终端,每个路灯里都附有一块芯片,通过与监控中心的智慧照明管理平台相互传递信息。
就好比“末梢神经”,精准管控到每个灯头的亮度和关启,在保证市民日常照明需求的前提下,兼顾到节约能耗、“按需”调整。
“原先每盏路灯能耗在70-400瓦不等,采用绿色LED光源改造后的路灯每盏能耗将下降50%以上,并且与钠灯相比,LED灯具有寿命更长、显色性更好的优势。
同时,路面平均照度也提升了30%以上,也就是说,现在的路灯比以前更亮,但比以前更省电。
” 王志超给出一组数据。
据统计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共计完成5.6万盏以上的路灯低碳节能改造,建设投入已超过1.7亿元。
改造后,照明指标提升了30%,改造区域内每日节电量达8.36万度,相当于每日节省标煤33.7吨,减少碳排23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