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泥土又高于泥土——彩陶,瓷之母。
它像一面神奇的镜子,擦拭掉时光7000多年的掩盖,清晰地呈现出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图景,精巧地折射出先民的勤劳与智慧。
不论何时何地,只要谈及华夏文明,仰韶彩陶所承载的仰韶文化,必定是浓墨重彩的篇章。
这是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智慧文明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映照作为仰韶文化发源地,中国考古学诞生地,成了举世瞩目之地。
前不久,我们一行人,再次走进位于渑池县的河南仰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零距离感受仰韶彩陶的无穷魅力。
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和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河南仰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在精心烧制1921件彩陶作品,要把半坡彩陶、庙底沟彩陶、马家窑彩陶等的典型代表器型,都放在渑池。
走进河南仰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源于泥土又高于泥土——彩陶,瓷之母,这条文化大河的源头,流淌着祖先7000年的荣光,一直在仰韶大地上传承、传颂。
这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映照,是从蒙昧野蛮走向智慧文明的象征。
琳琅满目的仰韶彩陶在 河南仰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地观看,仰韶文化陶器种类繁多,造型美观实用。
彩陶纹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气息。
形象逼真的花瓣纹曲腹盆,造型别致的小口尖底瓶,腹部贴连的双联壶,绚丽多彩的漩涡纹陶瓮……仰韶彩陶创意产品穿越7000年时空的厚重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仰韶彩陶传承人“崤函大工匠”刘新安在讲解孔子问欹的典故精雕细刻制彩陶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暨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灿烂的仰韶文化中,传世千年的彩陶无疑是最亮丽的一抹色彩。
一件彩陶作品选用优质陶土,再经过拉坯、打磨、彩绘、雕刻、烧制等24道工序,才能完成。
全部都是人工制陶,秘法作业,满轮拉坯成型,天然无机颜料彩绘,差不多整个制作过程要两周左右。
下图为河南仰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人手工制作彩陶。
一个彩陶一幅画仰韶彩陶文化,是人们首次以绘画的形式表达中原人类的思维情感。
人们采用黑、红、褐、白等颜料,在陶器上绘制花草虫鱼、日月星辰、几何纹图,表现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崇敬。
仰韶文化陶器种类较多,有杯、钵、碗、瓶、罐、甑等,造型美观实用。
彩陶纹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气息。
一般多装饰在器物的口沿或上腹部,下腹和底部多不施彩,但也有全身布满了花纹的器物,还有用人面纹做装饰的。
半坡型的彩陶纹饰以各式各样的鱼纹最富特征。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纹饰主要有圆点、勾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的连续带状花纹。
一陶一世界。
经水历火,一捧泥土在智慧的打造下,才会出落成陶的模样。
以下是河南仰韶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的部分彩陶作品。
01 小口尖底瓶02双联壶03 曲腹盆04祥鸟纹曲腹盆05 花瓣纹曲腹盆06 船型壶07彩陶罐08白衣钵09 青蛙罐10 鹳鱼石斧缸11 鲵鱼瓶12 人头型器口瓶13 彩陶瓮14 彩陶壶15 网格纹壶16 碗17 月牙瓶18 白衣彩陶钵19 白衣彩陶碗20 网格纹罐21 网纹彩陶束腰罐22 人型浮雕壶23 猪面纹彩陶瓶24 网格纹彩陶罐25 玉壶春26 舞蹈纹彩陶盆2021年9月29日上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仰韶村遗址工作站暨仰韶文化考古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渑池县仰韶村遗址举行。
花瓣纹彩陶盆《源》2011年,为纪念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范曾先生“撰文并书丹” 横146厘米、纵73厘米,全文6段、783字的稀世书法精品《仰韶彩陶记》,无偿赠与渑池县,当年建馆时就被镌刻在仰韶博物馆院内东壁。
在文中,先生对仰韶彩陶作了精辟的论述:“偶然的化学物质变化,譬如由松软细腻的粘土而化为顽硬坚脆的陶质,则往往是一场雷击火灾或者烧烤野味时的启发。
”并连声赞叹:“吾不知先民陶圣何许人也,然深感遗留之彩陶,出神入化,可称通邮天地鬼神矣。
”“伟哉,仰韶之彩陶。
”文/图:陈 旭更新于 10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