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优质文章~本文共计1876字,阅读仅需4分钟~巴洛克(Baroque)是风行于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绘画、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领域,既有浓重的宗教特色又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刻有克罗普斯会馆纹章的高脚酒杯巴洛克时期,有实力的玻璃制造工厂为了追求玻璃的纯净度,利用重要的创新技术提高玻璃熔融的效率,创造出了高品质的无色玻璃,这种玻璃的纯净度能够与无色水晶相媲美。
无色玻璃的器型主要有高脚酒杯、大酒杯、酒壶、高脚碗等,如刻有克罗普斯会馆纹章的高脚酒杯,该酒杯于1680年产自波希米亚,玻璃通体无色透明,晶莹剔透,利用热成型技术制作而成,分为杯体、杯底和杯柄三部分,杯体和杯底运用刻磨雕花技术,雕刻了克罗普斯会馆的纹章图形、葡萄和花草图形,这种雕刻技术在无色玻璃出现后,逐渐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玻璃装饰工艺。
刻有狩猎纹的高脚酒杯刻有狩猎纹的高脚酒杯,也产自于波希米亚,为无色透明玻璃,酒杯的杯柄上装饰了球状节突和层叠的圆玻璃片,杯体的底部起棱,杯体表面利用雕花技术浅刻人们在大自然中狩猎的场景,狂追的猎狗、奔跑的鹿、树木及建筑等纹样,此类狩猎题材在高脚酒杯中较为常见,这种酒杯最早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早期。
狩猎纹高脚酒杯狩猎纹高脚酒杯采用双层无色透明玻璃,杯体采用金箔雕花、刻花技术,雕刻狩猎场景,一位贵族身着猎装,头戴毡帽,手持猎枪,策马前行,身前跟着侍从、猎犬,纹饰雕刻细腻,人物刻画形象生动,此类双层玻璃是波希米亚地区流行的独特装饰工艺,主要用于大口杯、高脚杯、盘和奢华的纪念品、礼品等,虽然广受上层人士欢迎,但是产量稀少。
饰贝壳贴花的甜食碗装饰贝壳贴花的甜食碗,产自于南波希米亚的新赫拉迪,是一种水晶玻璃,碗的口沿处饰贝壳贴花,贝壳中镶嵌一颗珍珠,碗体表面雕刻精细的花草纹样,高脚的设计像古典的石雕栏杆,圆底向上拱起,表面有一圈极细的雕花,碗体的不对称设计承袭了巴洛克风格的奇特、古怪的不规则造型。
这种水晶玻璃是含硅材料和含氧化铅材料的融合,大大提高了玻璃的品质,加强了玻璃光线的折射率,令玻璃器更有质感,显得通透、清澈和明亮。
雕刻圣瓦茨拉夫肖像的酒壶雕刻圣瓦茨拉夫肖像的酒壶,于1710年产自于波希米亚,同样采用无色透明玻璃,器身满刻纹饰,中间雕刻圣瓦茨拉夫的圆形浮雕像,四周环绕卷草纹,壶身配形状复杂的镶锡瓶盖。
这类酒壶是成套旅行用品中的一件,旅行套装一般包括酒瓶或酒壶、大酒杯、高脚酒杯等,用木箱收纳,多为高级传教士或政府官员出差和旅行时使用。
其中圆形浮雕的圣瓦茨拉夫是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被视为波希米亚的守护神,在他执政期间,解除了教廷对波希米亚教会禁行圣事的禁令。
奶瓶无色透明玻璃制成的奶瓶,球状瓶身向上缓缓收口,口沿盖着精美的银鎏金奶嘴,带状纹样和卷草纹围绕着三个圆形开光,开光内雕刻有鸟、爱心和太阳,寓意“爱和纯真”,底座同样也是银鎏金,做工精致,代表了18世纪初期德国纽伦堡地区玻璃制作工艺的高超技艺。
带盖高脚酒杯带盖高脚酒杯,约1720年产自于波希米亚,采用无色透明玻璃,器身满刻纹样,装饰风格变为流行的贝朗式,其特点为使用带状纹样、阿拉伯式蔓藤纹以及怪诞的元素,这种装饰风格是由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御用设计师让·贝朗创造出来的。
器盖钮和器柄均采用嵌螺旋形红宝石和金色玻璃丝工艺,工艺考究,技术精湛。
雕刻酒神巴克斯的带盖高脚酒杯雕刻酒神巴克斯的带盖高脚酒杯,约1740年在德国柏林的玻璃工厂制作而成,采用无色透明玻璃,器身雕刻酒神巴克斯的童年形象,人物雕刻细腻、生动传神。
巴克斯是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和植物神,首创用葡萄酿酒,并把种植葡萄和采集蜂蜜的方法传播给百姓,许多著名画家如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等都画过以酒神巴克斯为主题的油画。
雕刻禽鸟的高脚酒杯巴洛克时期的无色透明玻璃器纹饰繁缛,题材多样,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通常描绘的是狩猎场景、统治者肖像、圣人画像、传教士形象,还见有禽鸟、风景、战争、花草等题材,其中统治者肖像和宗教题材最为流行,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巴洛克时期君主专制体制的巩固,宫廷需要表现动感和力量的艺术去表达对君王的尊敬与权威;另一方面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出于对抗新教宣传天主教的需要,大力推行宗教艺术。
饰有布雷斯劳风景的高脚酒杯巴洛克时期的玻璃艺术是欧洲玻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上承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玻璃工艺,向下影响了洛可可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等后期的玻璃艺术。
这一时期玻璃艺术的创新和变革除了受玻璃匠人们的匠心精神推动外,还受制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崇尚变化和运动、追求华贵富丽的艺术风格逐渐向精致典雅、细腻柔和的洛可可风格转变,并逐渐被后者所取代。
原文作者:刘华伟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