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蔡伦发明现代意义的“纸”之前,读书人多以竹简或木牍为书写载体,如果书写错了,要用书刀把错字误笔刮削掉。
可以说,书刀就是当时读书人的“橡皮擦”。
而随着蔡伦用树皮、织物等做原料造纸,开辟了木桨纸的先河,纸渐渐流行开来,书刀这样的“橡皮擦”就慢慢被淘汰了。
那么古代读书人在纸上落笔有误,将如何改错呢?古人用以修改简牍上书写错误的书刀晋朝至唐代,纸的工艺不断提升,最高级的是硬黄纸。
硬黄纸是用黄檗汁染纸,然后将纸放在热熨斗上用黄蜡涂匀,这种纸也被称为“染潢纸”,呈淡黄色,坚硬光滑,防蛀防水,书写流利。
而修改误笔的任务,落在了一种古老的“涂改液”身上。
这款“涂改液”能被后人知晓,源于它成就了一个成语“信口雌黄”。
“信口雌黄”最早说的是西晋末年重臣王衍,他喜好老庄学说,还好清谈,每次当他觉得讲得不恰当时,总是随口更改,当时人就称他“口中雌黄”,比喻他前后言语不一,说话像用雌黄蘸笔,随意涂改错字。
可见当时雌黄已经成了读书人常备的“涂改液”。
雌黄矿物晶体雌黄和雄黄是共生矿物,雄黄深红色或橘红色,雌黄黄色,均有剧毒。
雌黄一般用作颜料,与潢纸的颜色相近,并且雌黄里含有可以用作褪色剂的化学物质,且质地细腻,软硬适中,用手一捏就可以捏成粉末。
用雌黄涂改错误,既能遮盖黑色墨迹,又不损坏纸张,还能保证经久不会脱落,可谓一举多得,雌黄很快晋升为修正工具界的新宠。
随着雌黄 “涂改液”的广泛应用,它也慢慢有了文化属性,被古人拿来造词表意,乱改文字称为“信笔雌黄”,乱发议论称为“妄下雌黄”,将不顾事实、随口乱说称为“信口雌黄”。
王衍最终也死在他那张不靠谱的嘴上,当时羯族首领石勒起兵进犯洛阳,王衍作为太尉随军前去讨伐,结果兵败被俘。
石勒问他西晋溃败的原因,他百般为自己开脱,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
石勒斥责他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怎么能说没参与朝廷政务,“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后来,王衍被石勒派人杀死,王衍临死前哀叹,清谈误国,也误了卿卿性命。
虽然身死国灭,但身份显赫的王衍和“信口雌黄”这个成语还是绑定了,名留青史,由此后人也知晓了“雌黄”曾是古代读书人手中不可或缺的“涂改液”,也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教训:“观天下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