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刊号请加关注下期继续。
今天分享字是甲骨文字典的年字,看到年字不由地就想起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每到过年时,大多数都会回家与家人团圆,小时候村里的伙伴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因为到过年时才会备有丰盛的食物,还能穿上新衣服,还有就是大家可以一起放鞭炮。
在我们这边以前过年时还有顺口溜:二十四:祭灶司;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宰年猪;二十七:杀线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到了大年三十这天,会做上丰盛的饭菜,先祭祀祖先,然后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大年。
【丰盛的年夜饭】年饭每个地方也有区别,有的是大年三十天还没亮就吃年饭,有些是大年三十晚上吃年饭,在我们老家是中午过年,以前在年三十晚饭存留一些鱼大年初一吃,寓意为年年有余。
有些地方除夕晚上还有守岁的习惯。
说到守岁,有一个关于年的神话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据传在以前有一种野兽叫年,长的很凶猛,平常潜伏着不出来,等到除夕那一天晚上就出来祸害人,但是大家没有方法能够制阻年兽,所以就把它当做一个关,后来叫年关,一晚上大家不敢睡觉守到天亮,又因为逃过了未被年吃掉的缘故,所以就把第二年的第一天叫新年,这一天大家会出来走动,而且见面相互恭喜祝贺,说新年好!新年大吉,大吉大利等吉祥的话。
后来大家知道年怕响、怕红、怕火,就在家里的大门上贴上红对联,窗上贴窗花,还有放鞭炮来吓跑年。
在我们农村,大年初一还有到村里各家拜年的风俗习惯。
【甲骨文字典,年】年的上部分是禾的甲骨文象形,那上面向下弯下的线条就像抽了穗的谷类农作物,比如稻子,高粱,通常稻谷变黄成熟有份量了才会深深的往下垂,在禾的下边像是一个弯着腰在劳动中人的象形,二个字符合起来像人背负禾的场景,表示稻谷成熟,可以收获了,背着稻谷满载而归。
金文的年跟甲骨文相似,发展到小篆阶段,年下部的人讹变为千,变为形声字,禾形,千声。
隶变楷书从小篆演变而来秊,简化后就是现在的年字。
【年,演变,汉典】年指五谷成熟,一年的收成。
比如: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指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黍、稷、麦、菽。
五谷都成熟就有了收成,表示丰收的意思。
在古时以农业为主,粮食是人们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