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综合管沟,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综合管沟代表着市政管线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开发与建设对城市基础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次涉及到大系统、大投资的决策行为,具有不可逆性。
综合管沟和直埋敷设的比较:入沟管线选择:管线敷设方式的选择:区域管线综合规划—管沟系统方面;前期阶段论证—管沟与直埋比较。
相关基础资料:1、相关图纸a.道路设计图b.批复的管线综合规划图c.现状地形图d.地勘资料2、相关规范、图集a.《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b.《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c.《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16)d.《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18)e.《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f.《01S305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g.《03S402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h.《02S404防水套管》综合管沟平纵横:1、平面综合管沟平面线形与道路平面线形一致,应考虑与现状或规划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相协调。
如遇有桥梁墩柱处,需在平面采取避让措施。
对于曲线段,可将综合管沟划分为直折沟,但应考虑其转折角必须符合各类管线平面弯折角要求,以使管线敷设、安装方便。
为减小管道运行中的水头损失,建议尽量控制折角小于45d,结合管道安装设计。
2、最小覆土综合管沟最小覆土应考虑雨水支管、燃气管线(支管)等自综合管沟上方穿越的情况,以及绿化种植等要求,控制最小覆土不小于1.5米。
结构设计中需充分考虑覆土厚度。
3、纵断综合管沟纵断基本与道路纵断一致,以减少土方量。
同时综合管沟在纵坡变化处应满足各类管线折角的需要。
在穿越路口处,为避让重力流管线,采取局部下卧或上穿的措施通过。
综合管沟的纵断应考虑管沟内管道检修时自流排水需求,其最小纵坡应不小于0.2%;最大纵坡应考虑各类管线敷设、运输方便,一般控制在10%以内。
若超过10%,需在人员通道部位设防滑地坪或台阶。
4、横断面依据各专业规划确定的管线容量,从而确定横断面尺寸。
综合管沟断面由管线安装空间和检修通行空间组成。
其中管线安装空间由管线容量以及其附件决定,该空间是不可压缩的。
检修通行空间是保证人员正常通行,同时满足管径最大的管道和管件具备更换的操作空间。
电力线缆支架间距按照规范统一定为0.3m;其他间距管线及其附件的安装、维修等功能;根据供热管道要求,通道不小于最大管径两侧各10cm;同时满足电缆隧道要求,不得小于1m。
横断面:为集约化利用管沟空间,多层布设。
一般将大管径管道置于底层,线缆置于顶层,其余管道置于中间层。
附属工程设计:1、防火分区划分防火分区对于控制火灾的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设计规范,地下综合管沟防火分区如何划分,尚无章可循。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及《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借鉴其它地下综合管沟经验,可将每个防火分区面积控制在2000m2左右,其长度不宜超过200m。
应根据道路交叉路口的位置、支沟的设置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尽量使各防火分区均等,防火分区两端设置防火墙。
防火分区:综合管廊内每隔200m应设置防火墙、甲级防火门、阻火包等进行防火分隔。
在综合管廊的人员出入口处,应设置手提式灭火器、黄沙箱等一般灭火器材。
2、孔口种类2、检查孔为便于管沟内管线的维护管理,需每隔一定距离布置检查孔。
根据电力规范和地方主管部门要求,电力沟人孔最大间距不宜大于75m,出入口直径按Φ800mm设计。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通行管沟应设事故人孔。
设有蒸汽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100m;热水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400m。
”3、投料口为方便管沟内材料进出,需设置投料口,按照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一个,一般间距为200m;《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中:“安装孔宽度不应小于0.6m,且应大于管沟内最大一根管道的外径加0.1m,其长度应保证6m长的管子进入管沟。
”因此,投料口长度为7m,宽度根据管径确定。
4、通风口为保证沟内的正常温度和新鲜风量,每个防火分区两端分别设置进风口和排风口。
每个风口处设电动防烟防火调节阀,平时常开,一般选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
日常通风时,风机低速运行,满足通风要求,根据管沟内温度自动启停该区风机,当沟内温度超过40℃时,开启风机进行沟内通风,低于27℃时,关闭风机,且日常运行时管沟换气次数不小于2~4次/h。
管理和维修人员进入管沟工作前,风机高速运行,在确定温度、含氧量、有毒气体等因素均满足工作要求后,方可进入沟内,且施工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消防和通风安全。
5、排水沟、集水坑排水沟:用于输送管沟内运行管道的跑、冒、滴、漏至集水坑。
集水坑:用于输送和收集沟内检修时泄水,通过自流或压力排至室外。
在每个防火分区的低点处设置集水坑,一般按不小于2m3的有效容积设计,长×宽一般设计为1.2×1.2m,深度应大于1.6m。
由于潜水泵更换方便,可库房备用,以减小土建规模。
6、照明、动力系统7、监控、报警系统8、标志、标识系统综合管沟的节点处理是设计及施工的重点,某种意义上的管线立交。
与道路相交口以及间隔一定距离(考虑道路间地块的需求,约200米)设置出线井,将各种管线进行衔接,以发挥管线网络系统的功能。
出线井的形式需结合现状地下管线及障碍物的覆土厚度,决定出线形式和断面。
出线原则:1)支线沟让主线沟2)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3)各种管线统一考虑、相互协调其他相关设计:1、预留孔洞根据管线综合规划,确定从管沟引入、引出管线的位置、管径,确定预留套管和穿墙孔洞尺寸。
给水、热力:按照图集选用防水套管。
电力、电信:穿孔较为密集,可采用专用的防水套管,或借鉴建筑专业中有关群管穿墙防水构造的做法。
2、预埋件为避免管线安装时对结构本体以及防水层造成破坏,因此,在进行土建工程实施过程中预留预埋件。
结合工艺设计,施工中在相应位置预留预埋件,未安装前需采取防腐保护等措施。
2、预埋件3、相关要求a.敷设的供电电缆采用阻燃型电缆b.通信电缆尽量采用光缆c.潜水泵采用高效节能产品,以保证其使用寿命d.通风设备采用能耗低、噪音低的环保型设备设计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措施:(1)管理和维修人员进入管沟工作前,应进行安全问题系统培训,明确火灾时的逃生路线以及防排烟设备的控制方式和手动控制按钮位置等安全措施。
(2)管理和维修人员须取得管沟管理部门的许可后方可进入沟内工作,下沟前应开启通风设施高速排风,在确定温度、含氧量、有毒气体等因素均满足工作要求后,方可进入沟内,且施工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消防和通风安全。
(3)检查口兼做火灾逃生出口,应确保检查口盖可以从内部轻易打开,外部可以防盗。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