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高考保驾护航,各地纷纷出台措施,严惩噪声污染。
于是有了难得的、清净的几日。
高考一结束,各地噪声污染事件又层出不穷:小摊小贩的叫卖声、高分贝的广场舞、深夜里的施工声、重型大卡车声……总有一款是你熟悉的,面临崩溃而无能为力的噪声。
6月1日,环保部发布了《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报告显示,环境噪声投诉占了环境投诉的近半数,显然已经成为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广场舞等其他类噪声投诉占55.4%。
可以说,噪声不仅是一个环境保护问题,还会影响社会和谐。
噪声确实可以“杀人”有人会问,噪声就是声音吵一点罢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这是一种对噪声的误解。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公开了一份关于噪声对健康影响的全面报告《噪声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
这是对噪声污染研究最为全面的报告。
该报告第一次指出,噪声污染不仅只让人烦躁、睡眠差,更会引发或触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进而减少人的寿命。
噪声已成空气污染之后的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杀手”。
英国科学家通过研究海豹等20种暴露于过高噪声的动物后发现,噪声能导致它们暂时失聪。
最让人吃惊的发现是:噪声竟然和死亡率有关。
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居住在伦敦希思罗机场附近的居民,因心脏病住院的概率增加20%。
伦敦大学医学院医学专家迪帕克·普拉舍尔说,噪声能使人产生细微但重要的心理变化,如心烦、狂躁等。
他说:“即使你已经习惯了噪声的存在,这些心理变化仍存在。
”他也表示,过早死亡与噪声有关。
噪音让儿童智商降低20%噪声对儿童和孕妇的影响更为严重。
《柳叶刀》杂志指出,在大型机场附近上学的儿童,智力发育要比在安静环境中的低20%,他们的免疫功能较低,身体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也更多。
那么,多大声音才叫噪声呢?世界卫生组织在《欧洲夜晚噪音指导方针》中指出:50分贝,这是心血管病患者长期在夜晚接受噪声的极限;55分贝,会对儿童学习产生负面影响;60分贝,70%的人会从睡梦中惊醒;70分贝,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增加30%左右;80分贝,耳聋可能性达到50%;90分贝,视网膜对光亮度的敏感性开始下降;95分贝,2/5的人瞳孔开始放大;100分贝,让人耳朵疼痛;超过115分贝,大脑皮层功能严重衰退;165分贝,动物死亡;超过175分贝,将导致人类死亡。
那么,55分贝到底有多大呢?大致相当于热闹饭馆中的喧闹声。
而75分贝,相当于繁华街口的噪声。
噪声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又一种“现代瘟疫”。
19世纪末德国著名细菌学家、医生罗伯特·科赫曾预言:“早晚有一天,人类为了生存将要与噪声奋斗,犹如对付霍乱和瘟疫那样。
”现在,他的预言有可能已变成现实。
2003年,中国发生了第一起因噪声污染而导致居民自杀的事件。
被害人万田林与在自家院内开办饮料厂的何文臣是邻居,饮料厂出口与万家后窗近在咫尺,饮料厂运输车的马达声常把万田林从熟睡中惊醒。
事发两年前,饮料厂扩大了生产规模,噪声加大,万田林患上了神经症,已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
最终,万田林在村边小树林自缢身亡。
遇到噪声,普通人只能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而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金良指出,我国城市环境中噪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