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南省中医医院 桑卜林【相 • 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在诗里,王维以“红豆”遥寄对友人的思念,从那时起这种“南国特产”就变成了思念的象征。
红豆其实不仅仅存在于诗里,在中医药古籍中也早有记载,而且还有很美的名字—“相思豆、相思子。
”王维诗里的红豆具体指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或果实,至今并无确切的定论,但大家对相思豆和相思子的这两种说法较为认可。
今天,我们便来看看中医药理论中的“相思豆、相思子”又是什么样的。
相思豆相思豆也叫海红豆,在中医药理论中海红豆根可催吐、泻下,叶也可收敛、止泻。
因为不含相思子毒蛋白,基本无毒,因此应与有毒的相思子进行区分。
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海红豆可能对胰腺的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总蛋白水解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其他药用价值仍然有待探索发现。
【出处】最早见于唐代李珣《海药本草》引徐表《南州记》记载:海红豆“生南海人家园圃中,大树而生,叶圆有荚。
近时蜀中种之亦成。
”后来李时珍《本草纲目·海红豆》条目也作了征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