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及微波系统内的所有器件均会造成随机的电气噪音及热噪声这一自然现象。
根据噪声的严重程度不同,在射频系统内引入噪声源可能会降低信号完整性,导致误码率(BER),使接收机过载,减小动态范围,或者导致其他方面的系统性能下降。
那么,射频系统设计人员为什么要在系统内引入噪声呢?为了设计出抗噪性较高的射频系统,射频工程师可利用已标定的射频噪声源,来更好地理解声音是如何在射频系统内传播的,或者基本了解射频器件的噪声性能。
通过在射频系统中注入已知程度的噪声,可轻易地测得该系统对于噪声的敏感性——该敏感性作为噪声大小的一种度量值,称为噪声系数。
通过测定部件、器件或系统噪声系数,可实现射频性能的比较。
其中,为了测定射频系统的每一部件的噪声性能,通常需要使用放大器,滤波器,开关,混频器和其他射频元器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射频系统的总体噪声性能进行预测。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噪声性能通常随频率、功率、温度等现象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上述原因,功率水平、宽带频率性能以及互连能力成为针对特定用途对已标定噪声源进行区分的依据。
最为常用的噪声源为直列式同轴噪声源,此外还有可允许对噪声功率水平进行调整的台式可变噪声源,以及仅提供输出噪声的噪声源模块。
噪声源性能的标准化度量值为超噪比,其表示噪声源在热噪声之外所加的噪声量。
类似地,噪声源的超噪比也随频率变化,而且在评价噪声源时,应该将其考虑在内。
超噪比有时也称噪声平坦度,或直接称为平坦度。
噪声源质量的其他度量值包括其噪声输出温度变化及噪声输出变化。
此外,其他需要考量的因素还包括阻抗,而且对于直列式噪声源而言,还需考虑电压驻波比,这是因为电压驻波比对于器件内的信号具有影响。
由于噪声源需要外部电源,因此还需通过同轴传输线提供偏置电压和输入电流,或者利用外部连接对其进行供电。
噪声源的最新用途还包括将传统的高斯白噪声源用作抖动源。
此类源可用于对高速通信应用中的数字调制波形性能及误码率性能进行评价。
直列式或终端噪声源模块的小尺寸特性使得其可在自动化测试设备系统或设置内置测试设备和诊断系统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