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发展至今,出现了一种怪异的现象:我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世界密不可分,但对其中流散的大量信息却越来越难建立起信任。
进入web3.0时代的我们,可以在电子钱包中截留一串独一无二的数据来宣告自己对虚拟财富的占有,却越来越难以像web2.0时代般,在网络上展示真实的自己。
时代与科技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在当今汹涌的数字化浪潮中,人类的微末情感是否还有一席之地?今日话题要从一个叫“This website will self destruct”的不起眼小网站说起。
一、一个“寿命”仅有24小时的网站当疫情再次为物理世界按下暂停,大部分人会选择把生活搬到网络上继续。
近期,由于疫情缘故,笔者和小伙伴们筹划已久的旅行被迫终止,在学校的封闭隔离中即将开始一段“圈地自萌”的日子。
事实上,不止笔者,很多人的生活和计划都被此次严峻的疫情形势所打乱,许多学生由于延迟开学,再次开始了线上上课的日常;大大小小的商场店铺都关门歇业,甚至点个外卖都少有骑手接单;往日繁华热闹的大街上,人流三三两两……仿佛一夜间又回到了19年、20年那段居家隔离的日子。
虽然将生活搬到了网络上,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会因此消失,同时大家现在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回头看看这几年自己走过的路。
此时,一个名为“This website will self destruct”(自毁网站)的有趣的小网站悄然出现了。
这是一个制作简单,仅有留言板功能的小网站,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网站最显眼的位置有一个大大的倒计时显示着该网站的剩余“寿命”,如果在86400秒(24小时)之内没有人在该网站上发表新留言,网站就会永久自毁,并删除所有数据。
该网站于疫情最严峻的2020年开始上线运营,迄今为止在无数人的接力下,已经存活了超过23个月。
在即将迎来其2岁生日的2022年,我们可以预见,这个功能简单,朴实无华的小网站将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中继续存活下去。
二、那些时光于此处被铭记从2019年末到今天,两年时光匆匆而过,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既见证历史又创造历史,每个人都是这广阔时代里既微末又鲜活的一部分。
而自毁网站像一片沉静而狭小的海域,里面飘落着无数人投掷的漂流瓶,瓶子里装着无数的记忆、经历、情感和时光。
有人把它当作许愿工具,希望自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
有数学博士在上面分享掉头发秘籍,并鼓励大家好好学习的。
还有人在里面写小作文,把自己家有几口人几亩地、兴趣爱好个人履历介绍的一清二楚。
当然,与任何地方的匿名留言板一样,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许多爱而不得的人。
但数量最多的,还是那些平日里只能掩于唇齿的,不知如何开口,不知能向何人倾诉的话。
有想对父母说的、有疫情期间人生遭遇的困境、有对自己的不自信和质疑,还有很多对前路的迷茫与焦虑......但也正是这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才能让我们感同身受。
三、自毁网站为何而存在?自毁网站的制作者网名叫FemmeAndroid,根据其在KO-fi(国外一个众筹网站)上透露的信息,这位作者是还是一位充满创意的漫画家,目前其正在为存活至今的自毁网站众筹,想要更好的对该网站进行维护。
据FemmeAndroid在社交平台上透露的信息,自毁网站是其在参加一个主题为“Keep it Alive”的比赛中制作的,一开始FemmeAndroid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网站会火,仅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理花了几个小时做完这个简陋的小网站。
但随后,FemmeAndroid发现这个网站不仅没有自毁,反而收到了不少留言。
随着疫情形势始终难以好转,各地封城期间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放到了网络上,这个小网站得以幸存。
如果说制作初心,FemmeAndroid在采访中也坦言,从小到大与众不同的人生导致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容易,哪怕在长大成人后生活也并没有因此变得更简单一点。
在小网站火了以后,出于特殊原因(详情可参见其社交平台)FemmeAndroid删除了自己社交网络上的所有个人信息和照片,但依然会不时收到恶意私信和仇视性言论,也许正因如此,其更能对他人的不易感同身受。
很难不注意到,在留言区下方的显眼位置有一个亮眼的“Feelling Down?”选项,点击进入后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心理咨询网站、电话和各类寻求帮助的途径。
这是为了帮助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找不到出路的人,通过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们重拾对人生的信心:“如果你自己或你认识的人正处于困难时刻,请不要忘记你并不是一个人。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给人温暖和希望的网站,在信息流日益巨大的今天,我们仍能在网络的一角感受独属于人类情感的温度。
写在最后有一句充满智慧的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也许这句话在现如今“慕强”心理盛行,整体内卷的社会环境中总是饱受批判与质疑,但无论如何,它与自毁网站都有一个相似的内涵:我们很难过得比所有人都好,但我们已经过得比很多人更好了。
笔者并不认为在“卷”或者“躺平”之间有何优劣高下之分,也许于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
注:感兴趣的读者可通过https://www.thiswebsitewillselfdestruct.com访问自会网站并留言获取详细资讯,请联络飒姐团队【 guangtong.gao@dentons.cn】【010-5759 0667】肖飒法律团队,一支以学术业务立身的法学硕博团队。
垂直深耕于“金融+科技”行业,对创新业务有独特的研究优势和一线实务经验。
带头人肖飒女士,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申诉委员、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硕实务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导师、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委会委员。
著有虚拟币规制畅销书《ICO黑洞》、合著学术书籍《网络金融犯罪的刑事治理研究》等。
在《证券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财新》《经济观察报》等发表过近百篇署名文章。
坚守法律,让金融人+科技人远离“囹圄”!办公邮箱:guangtong.gao@denton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