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区颐明园社区党总支结合雨花片区大健康产业核心区功能定位,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立足社区实际,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党建与居务双融合,建立“党建+N”长效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和治理基础,筑牢党在社区的执政根基。
“党建+示范”,争当实干家。
向社区居民征求服务设施、环境提升、平安社区建设等方面意见建议20余条,结合这些意见建议建成了社区阅览室,全年对社区居民开放;建成了职工驿站,组织开展文明宣讲、技能培训等各类活动20余场,把为民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党建+群团”,组建先锋队。
组建社区党员、团员、巾帼先锋志愿队伍8支、社区文艺队5支,发动278名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
深入楼栋开展民情民意调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服务的良好局面。
“党建+管理”,当好店小二。
由社区党总支、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人员交叉担任网格员、楼栋长、物业管家、志愿者,织密为民服务网。
“党建+网格”,践行领航初心。
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讨论研究社区“两委”班子选举、经费使用等重要事项,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向居民群众公开。
“党建+服务”,当好坚强后盾。
制作便民服务工作手册,梳理民政事务、社会保障等为民服务事项28项、为民办实事清单8项,对条件成熟的逐一解决,并及时征求居民反馈意见。
截至目前,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一人一档健康档案494人次;开办“会暖春芽”托管班,为54名假期职工解决子女看护难问题;开办老年幸福食堂,为辖区老年人解决吃饭需求。
“党建+自治”,破解难题有信心。
采取线上论事、联席议事、齐心办事措施,对反映出的问题“面对面”“点对点”地落地解决,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实现了95%以上问题在网格解决,形成治理全覆盖、诉求快响应、服务零距离的工作局面。
“党建+民生”,搭建议事站。
设立“居民议事亭”,让“家”门口成为社情民意的聚集地。
经“居民议事亭”商议,社区将小区灯光亮化指标由原来的65%提升至95%、居住环境提升明显;建立“楼栋长”微信群,26名楼栋长齐发力,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
“党建+文明”,搭建精神文明活动站。
联合社区共建单位开展普法宣传、理论教育、文化宣传、健康讲座等活动40余场;采取“社区+合伙人”模式,引进健康管理服务中心,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制定精准化、精细化健康服务项目,服务好“老”朋友、小朋友、新朋友,推动“单一型”阵地向“全能型”阵地转变。
“党建+健康”,搭建健康服务站。
与云南中医药大学联动,为辖区60岁以上居民免费提供保健按摩、针灸推拿、养生膳食制作、健康知识讲座等30余场次。
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居民练习八段锦锻炼身体,惠及居民1000余人。
“党建+文化”,树好党建品牌。
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3支,针对需求开展文化、科普、健康关怀等志愿服务活动130场次;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2个,为驻地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党建+阵地”,实现良性互动。
围绕“共联、共建、共享、共进”总思路,整合“大党委”资源,梳理为民服务事项21项,常态化开展法律宣讲、咨询、党建共建等活动30余次,服务社区居民1000余人。
挂牌新时代校地协同育人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站、创新创业基地、中草药科普基地等7个,带动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等500余名学生参与到社区敬老助老、保健理疗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了社区高校双向服务、良性互动。
“党建+普法”,建强平安社区。
邀请社区民警、高校法律专业教师队伍开展法入家门、法律咨询、法律宣讲活动,将先进理念、政策法规送进社区,不断提升居民法治意识。
今年以来,累计发放警民联系卡、宣传折页1000余份,开展法律宣讲活动10余场,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群众2000余人。
党建+N=幸福+N!在社区不断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下一步,社区将围绕“四个聚焦”,即聚焦支部规范化建设, 强化党建政治引领、聚焦党建居务融合,提升为民服务质量、聚焦“校企地”共建,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聚焦专项工作目标,擦亮“康乐”颐明园党建品牌。
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把支部建设与居务工作同研究部署、同督促落实、同总结评定,推动惠民、为民服务质量再升级。
以“链式”组织生活为抓手,推进“校企地共建”工作,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围绕“大健康”社区建设目标,把保障居民健康放在第一位,织密健康防护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李翠玲)(呈贡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