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滨区设立始末:直属洛阳市政府,洛阳的城市综合新区伊滨区与洛阳渊源颇深,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成周时期,伊滨区便为京郊。
此后两千多年,伊滨区都是属于洛阳县管辖的。
建国后,伊滨区并入到了偃师县。
1988年,伊滨区前身庞村镇区域从寇店镇划出,开始了独立建镇之路。
2007年,伊洛工业园区正式成立。
2009年,伊滨区整体代管诸葛镇、李村镇。
整体代管两镇的背后,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
此举,使洛阳主城区跨过伊河向南向东发展。
至此,伊滨区雏形已显。
进入21世纪10年代,伊滨区城建速度明显加快,满足了集约、节约、高校发展的新时期要求,成为了洛阳的城市综合新区,更是洛阳辐射带动能力极强且配套完整的区域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纵观伊滨区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洛阳的雄心壮志。
伊滨区的成立与发展,也是有一定时代背景的。
首先,洛龙区于2000年成立后,已经将未来的拓展区域考虑到了。
按照《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与《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伊滨区是洛阳新区拓展区的起步区,最终的目的是以伊洛水系为纽带,以产业集中集聚集合发展为支撑,打造成洛阳的明日之城。
其次,伊滨区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填补了洛东南与偃师之间的空白。
早在2010年,洛偃一体化的概念就已经提出来了。
洛偃一体化的重要标志洛偃快速通道,就是穿过了伊滨区,而伊滨区又是洛阳的明日新城。
如此一来,洛偃一体化程度就更加深入了。
最后,伊滨区的规格极高,直属于洛阳市政府,由伊滨区管委负责。
好多人总是把伊滨区当成单独的一个区,与洛龙区相提并论,这是不准确的。
伊滨区是县处级架子,与洛龙区平行,但并非一级行政组织,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开发区。
基于此,洛阳市工商、税务、质监等有关部门,在伊滨区设立了派出或办事机构。
因而,伊滨区在税收、招商引资、开发模式、项目准入等诸多领域具有多重优势。
此外,伊滨区由伊滨区管委和偃师共同管理。
伊滨区的经济指标及统计,乃至于环保监督管理都是由偃师和伊滨区管委负责。
总而言之,伊滨区不仅仅是洛阳的明日新城,也是洛偃一体化的重要一步。
(本文由神都网原创,谢绝转载。
图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