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小区,当年为下放户解决住房而建。
第一批搬进小区的人不是下放户,是有的单位买了这里房分的,他们1985年12月份搬进。
下放户1986年春节之前或春节之后搬进。
最初小区共24个小村,每个村一个居委会。
最初,管理很好。
因当年人不爱一楼,所以一楼院子是增送的,不算面积,所以不给搭违。
90年代初,南湖小区的南湖菜场和湖西菜场两大菜场是高大平房,后来被拆掉了。
从此,南湖人买菜购物很难。
南湖街道在南湖东路等地搭铁皮棚子,租给个体户经营,卖菜卖商品等。
以后一楼人“见样学样”,从此乱象了。
以后,再进行拆违,这个工作就很难,如今在河边,或在小区深处的很难拆除。
于是规定私人“九十年代搭的违建不拆”。
今6月我去南湖,见到两大菜场落地已经变成“写字楼”。
现在的“南湖菜场”,中间的小楼是原来老底子的建邺区豆制品厂办公室,四周围着建盖的棚房仍属违建。
正儿巴经菜场拆了,二期,三期小区扩建造后,人口增多,还有河西人来买菜……南湖小区建盖的是四到六层的楼房(90年代后东升村建过二到三层的)。
小区东南处另有个跃进村(位于轧钢厂西),归南湖管。
是当地人追盖的私人房子。
从80年代到90年代,这里成了浙江人卖塑料制品,搞批发经营的地方,因没有公厕,随地乱倒,甚至粪尿到人工运河两侧,小桥曾是原始木桥,两边粪尿长期无人管。
我曾在各纸媒上报道过,就连江苏工人报也登过,拖了多年建了公厕,就在变电站一墙之隔的河边……由于两个南湖的配套菜场被拆了,购物买菜难,于是我曾经呼吁过建超市,几家报一登,超市很快建成。
南湖公园是小区规划的建设项目,但到了90年代,仍然没有动静,许多往这里人,还有有关部门并不知道有此规划,时间一长,被人遗忘了。
于是,我以后每年春季发稿子,呼吁到各媒体一一尽快投建南湖公园,并要确保南湖文化馆的文化活动,图书馆活动。
直到2003年,公园动工并建成。
然而南湖文化馆却没了……南湖建的第一期房都很小,虽然分为大中小套,小套40余、中套50余、大套三室共58余平方米。
当年解决下放户住房每户一套,只解决“有无”问题。
有的下放户娶了当地苏北女子,独生子女政策就难落实,一户除老人外,子女多人成家每户再家带回两三孩子。
到八、九十年代,孩子已成人,上辈原本没正式工作,八、九十年代多生子女已成人。
90年代初,仍在计划供应年代,因而生活困难。
随着街道搭铁皮棚出租给外地人,于是少数下放户,干脆也“学样”在路边空地搭棚出租,这又带来了新问题。
不仅你说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盗窃问题,站街女问题等等。
若不是通过向媒体反咉报道,南湖难“换新颜”。
仅南湖公园一事,我每年通过媒体不断深入挖掘报道,并呼吁了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