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友们好,我是玩了十多年鱼的江南养鱼人。
常有鱼友问我:究竟什么过滤形式最好?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因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每一种过滤形式,都有它独特的优点和缺点,而且,适用的鱼缸也不一样。
究竟采用什么过滤形式?和鱼缸的大小、观赏鱼的品种、养鱼的环境、养草为主还是养鱼为主……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所以,过滤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这一篇文章,我就来盘点一下目前常用的10种过滤形式,分析它们的各自优缺点,说清楚它们的适用情况,帮助鱼友们选择适合的过滤形式。
外置式过滤:1、底缸过滤底缸过滤,简称底滤。
顾名思义,就是在鱼缸的底部额外设置一个缸专门用来过滤,用来过滤的缸我们称之为过滤槽。
这种过滤系统通常放在鱼缸柜子的底部,大多是玻璃粘的过滤槽,通过管道和鱼缸连接,过滤槽一般被分成3到5格,分别是放置物理滤材、生化滤材和水泵。
如果空间够大,扩展的格都用来放置生化滤材。
第一格连接进水管,进水管的下水方式主要是溢流,水经过第一格的干湿分离区,经过物理过滤和生化过滤的处理,流到最后一格,最后一格放置水泵,水泵开启后,通过上水管将水送回到鱼缸内,鱼缸水位上升,超过溢流板,再次通过进水管进入过滤槽,完成水循环。
底缸过滤的过滤槽通常有足够大的空间,因此能够放置更多的生化滤材,所以底滤的净水能力非常强大,可以满足大鱼缸的过滤需求。
底滤适用于120厘米以上的大缸。
如果你打算饲养中大型鱼,比如龙鱼、锦鲤,那么,底滤是不二选择。
底滤的日常打理和维护也比较方便,可以轻易地取换滤材。
底滤的大空间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对于养鱼空间局促的鱼友来说,更是大大的缺点。
另外,底滤通常是大型成品缸才配置的,价格较贵,当然,在土豪眼中,这一点就算不上缺点。
2、滴流过滤滴流过滤,简称滴滤。
刚才介绍的底滤和现在要介绍的滴滤,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过滤形式,两者的净水能力都非常强大,底滤是因为空间大,可以放置足够多的滤材,而滴流过滤则是因为过滤效率高。
滴流过滤的过滤装置通常放在鱼缸的上部,所以滴流过滤通常也被鱼友们等同于上滤。
滴流过滤通常使用滴流盒和周转箱。
很多动手能力强的鱼友都是自己动手做的,因为滴滤设计简单,水泵通过水管将鱼缸内的水抽到过滤盒上部,通过雨淋管出来,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依此经过物理滤材和生化滤材,最后通过出水管回到鱼缸内,完成水体循环。
滴滤虽然设计简单,但是效果绝对是一流的。
在相同数量的滤材下,滴流过滤的净水效率大于底缸过滤。
因为滴流的水,可以最大程度地渗透滤材,从而带来更多的氧气,在滤材上培养更多的硝化细菌。
不过,前提是水流分布要足够均匀,不能有闲置的滤材。
滴滤的第二个优点是设计简单,通过增加周转箱或滴流盒就可以对过滤进行加强和升级。
很多鱼友喜欢在最上层的盒子里种植物,将植物过滤结合起来,甚至可以设计成滴流过滤和沼泽过滤相结合的方式。
我之前有过一期视频,就专门详细介绍过滴流和沼泽相结合的过滤,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观看。
滴流过滤打理和维护工作也非常方便。
只要经常洗洗过滤棉,清理一下有可能堵塞的水管,擦一擦过多的藻类就可以了。
滴流过滤的价格也相对便宜,只要了解了过滤原理,就可以自行配置滤材,手巧的鱼友们完全可以自制,材料都可以很轻松地买到,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
滴滤的缺点是比较丑!因为它无法妥当地隐藏起来。
鱼友们直接看图,我就不多说了。
3、过滤桶成品过滤桶过滤,设计的初衷,是给草缸配备的过滤系统。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过滤桶过滤相比于其他过滤形式,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过滤桶的密闭性。
过滤桶是密闭性最好的过滤形式。
整个水体循环是在密闭的桶内完成,鱼缸中的水被水泵抽到过滤桶内,经过滤材,再回到鱼缸内,这种密闭式的水循环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防止二氧化碳的逃逸。
假如你想玩草缸,为了让水草长得更好,就需要在缸内添加二氧化碳。
采用过滤桶这种形式的过滤,可以有效地避免二氧化碳的损耗,尽可能多地将二氧化碳留在水体中,被水草吸收,反之,就会造成二氧化碳的浪费。
所以,如果你要玩草缸,那么,毫不犹豫地使用过滤桶吧。
过滤桶适用于100厘米左右的草缸,它占地面积小,外形比较美观,也方便隐藏。
打理和维护也还算方便。
过滤桶为了防止二氧化碳的逃逸,也放弃了增加溶氧量的功能。
过滤桶的密闭性,对于草缸而言是优点,对于非草缸而言就是缺点。
因为鱼和硝化细菌都需要大量氧气,水循环的目的就是增加水中的溶氧量,而要增加溶氧量,就需要尽可能多地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
过滤桶的设计和这个是相悖的。
假如你不打算玩草缸,或者养草只是点缀,主要还是养鱼,那么,过滤桶对你来说就不是好的选择。
另外,过滤桶的价格有点小贵。
4、壁挂式过滤壁挂式过滤通常是指水泵和过滤装置融为一体的、可以挂载在鱼缸壁上的一种成品过滤器。
挂壁式过滤的设计一般是半封闭的,水泵将水从鱼缸中抽到过滤器内,经过滤材,再流回鱼缸。
壁挂式过滤的出水口通常采用溢流的形式,就像瀑布一样落到鱼缸内,所以也会被称为瀑布过滤。
这种过滤的优点是小巧,不占用太多空间,挂在缸壁上,比较美观,价格也比较便宜。
但这种过滤器空间有限,滤材放置不会太多,而且基本以生化棉为主,因为不可能在鱼缸壁上挂载分量太重的东西,所以,它的过滤功能非常有限,适合小缸、少鱼,或者作为一种辅助过滤来使用。
另外,它的瀑布式下水方有水流声,不适宜在卧室这种不能有噪音的环境中使用。
另外,使用这种过滤的鱼友们一定要记得在水泵的进水口加一个防吸装置,可以是过滤棉做的套子,也可以是不锈钢的套子,否则水泵很容易把鱼缸里的小鱼吸进过滤里。
内置式过滤:5、鱼缸背部过滤和侧部过滤这两种过滤在设计上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是过滤槽所在的位置略有不同,一个在鱼缸背部,一个在侧部,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说。
背滤和侧滤都是在鱼缸中隔出一部分空间,做成过滤槽,过滤槽被分成2、3个小格,用于放置滤材和水泵,第一格有溢流口,当水泵把水从过滤槽抽到鱼缸时,鱼缸内的水通过溢流口流入过滤槽的第一格,在隔板的引导下依次流经各种滤材,回到最后一格,再通过水泵抽回鱼缸,完成水循环。
其实,我们可以把背滤和侧滤理解成一种变相的底缸过滤。
三者的设计原理是一模一样的,背滤和侧滤就相当于把底缸过滤中的底缸嵌入到鱼缸内部。
背滤和侧露的过滤槽可以用玻璃,也可以用有图案的背景板,背景板和鱼缸整体造景搭配起来,可以遮掉滤材和水泵,将过滤很好地隐藏起来,让鱼缸内几乎看不到过滤的存在,比较美观。
背滤和侧滤的缺点是占用了鱼缸的空间,另外,毕竟它们属于内置式过滤,空间不可能太大,无法放置过多的滤材。
所有内置式过滤都比较适合饲养热带鱼,因为热带鱼缸在冬天都需要添加加温棒给水加温,内置式过滤相比较于外置式过滤,更利于防止热量流失。
但内置式过滤的先天缺陷是无法做到干湿分离,物理滤材也只能浸泡在水中,不能高效地将鱼粪和残饵从水体中分离出来,物理过滤的功能被大大削弱。
6、三合一过滤器所谓三合一,就是水循环、增氧、过滤这三种功能集中在一个设备上。
三合一过滤器,就是在水泵的进水口增加一个盒子,里面填充生化棉,以此来培养硝化细菌,又在水泵出水口连接一个气管,水流带动气管中的空气,从而起到增氧的作用。
这是最简单的内置式过滤装置,优点是体积小,不占空间,集成的设计也不丑,可以和鱼缸融为一体,价格便宜,安装简单,适合体积小、饲养密度低、饲养小型鱼的鱼缸使用。
或者作为辅助过滤。
这种过滤器的过滤效果聊胜于无,它所承担的净水效果非常有限。
7、气举过滤气举过滤就是过滤装置不使用水泵,而是用气泵作为水循环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