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宗荣我有幸到过世界上的许多国际大都市,它们的地理位置要么靠近江河,要么濒临大海。
但是,在遥远的南部非洲有一座城市却既不靠江河,又不临大海,而是位居海拔1754米的高原之上,它就是南非共和国的第一大都市约翰内斯堡。
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为什么落户在高原之上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地方盛产黄金。
中国人旅行团在约翰内斯堡早在1886年的某天清晨,来自澳大利亚的淘金汉乔治·哈里森,独自一人在今天约翰内斯堡城北的农场散步。
他那天的情绪特别坏,来南非已有三年,淘金发财的美梦不仅没有实现,而且混得一贫如洗,快成流浪汉了。
他一边漫不经心地走着,一边诅咒上帝对他的不公。
突然,他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身子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他慢慢地爬起来,一边拍打着衣服上的尘土,一边用粗言恶语恨恨地骂道:“妈的!见到鬼了,我今天算是倒霉透了!”走了几步,他余怒未消地回过头来,朝他被摔倒的地方狠狠地“呸”了一口。
这时,他忽然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正闪闪发光。
他赶紧跑回去,捡起那块石头,擦去石头上的灰土,仔细一看,他顿时惊呆了。
原来,那是一块裸露出地面的狗头金!正是那一跤,“摔”出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金矿——威特沃斯特斯兰德大金矿!乔治·哈里森以两头牛的价值换来那片农场,并召集劳工疯狂挖掘。
消息传开,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淘金者如潮水般地涌来,在方圆240平方公里的矿脉地带大肆开采。
金矿的发现和开采,无数矿工和为矿工服务的生意人的聚集,带来了当地经济的迅速繁荣。
1928年,约翰内斯堡正式建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区范围扩大,城市建设加快。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建设发展,使当年一个野兽出没的荒原高地,变成了今天拥有500万人口,并号称“黄金之都”的南非共和国第一大现代化都市。
南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生产国,拥有世界40%的黄金储量,居世界之首。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南非的黄金年产量达千吨以上。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世界大约近50%的黄金产量来自南非。
近年来,南非的黄金生产量有所减少,但每年也在600吨以上。
黄金、钻石、煤以及其他六十多种矿产资源的相继发现和开采,使南非彻底改变了命运,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下子变成非洲大陆最富裕的国家。
南非在占非洲4%的土地上,却创造了整个非洲大陆三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统计数字,南非1998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200多美元,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上等水平。
南非约翰内斯堡我到南非的第一站,便是这座大名鼎鼎的“黄金之都”约翰内斯堡。
约翰内斯堡城不仅地处高原,而且整个城区山峦起伏,地势极不平坦。
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们没有铲除山头,填平沟洼,而是因形就势,依山而建,使约翰内斯堡城布局更显得错落有致,颇具特色。
那天下午,我们一行10人从多哈飞往约翰内斯堡的杨·斯莫资国际机场。
办完入关手续,走出机场,导游周艳已经笑容盈盈地在那里等候我们。
与中国人导游周艳在约翰内斯堡从机场到约堡城大约有30公里的车程。
快到城区时,我看到一片十分密集的居民区。
居民区从山顶到山脚,全是密密麻麻的房子。
那房子又小又矮,十分简陋,有好多是用铁皮搭成,不时有黑人从那低矮破旧的房子中出入。
周艳说:“这一片是黑人居民区,叫亚历山大居民区。
自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到1994年的八十多年时间内,南非实行的是残酷的种族隔离制度。
黑人不仅不能当家做主,而且还不能与白人居住生活在一个区域。
黑人居民区住房密集,人口拥挤,环境很差。
1994年,曼德拉上台,新南非诞生,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
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白人和黑人分区居住的习惯难以改变,穷人区与富人区的格局依然存在。
”汽车在高低不平的城区穿行一个小时后,来到我们下榻的酒店。
这是一个十分高档的大酒店,门面很普通,但里面却很豪华,分A,B,C,D好几个住宿区,走进去像进了迷宫一样。
酒店里面有花园、停车场、餐厅、露天游泳池和空中花园。
站在空中花园里,可以欣赏到这片城区的美丽景色。
小周说:“这个地方叫‘三N区’,是白人居住的区域。
‘三N区’不仅风景优美,环境优雅,酒店档次高,而且社会治安状况较好,住在这里比较安全。
”富人区与穷人区相比较,简直有天壤之别。
这里马路宽阔,干净整洁,路两边有绿草、鲜花,还有高大的风景树,迎风婆娑,满目葱翠,主马路两边每隔一段都有分区小道,走进这些幽静的小道,就能看到一处处被绿荫掩映的栅栏大门,透过栅栏,看得到里面宽敞的庭院,豪华的别墅,高档的轿车和鲜见的花草奇木,这就是白人居住的豪宅。
据导游周艳介绍,这里每一处富人的豪宅价值都在二三千万兰特(兰特与美元的比价是6.7:1)上下。
听后,我不禁咋舌暗想:“这里一处富人豪宅的价值恐怕抵得上一整片黑人居民区呢!”周艳说:“南非的贫富悬殊非常大。
过去许多年来,黑人就业十分困难,只能在井下当矿工,或在富人区里当佣人、保安、勤杂和清洁工等,月薪只有一千兰特左右,而白人的月薪一般都是数万元。
占全国人口78%的黑人,占有财富不足10%;而不足20%的白人却掌握了近90%的财富。
”到南非之前,我看到了许多方面的报道,说南非的社会治安状况很差,常有中国游客在这里遭到抢劫。
特别是在约翰内斯堡,情况比别处更为严重。
来到约堡城后,每到酒店吃饭,总有身佩真枪实弹的武装保安迎到车前,走时又送到车门边。
导游小周又每每叮嘱我们:“白天不要离开旅行团队,晚上不要走出酒店大门。
”弄得我们心情十分紧张。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导游:“小周,大家都说南非社会治安差,你能说说真实情况吗?”周艳说:“南非的社会治安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有六个:第一,南非过去长期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现在放开了,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第二,贫富悬殊大,有人心理不平衡;第三,失业率高。
索威托城有200万黑人,失业率高达60%;第四,非法持枪泛滥;第五,政府打击不力。
1994年曼德拉上台,宣布废除死刑,导致犯罪率上升,监狱人满为患;第六,警察太少。
因警察大多是黑人,待遇低,生命又无保障,很多人不愿当警察。
但是,情况并没有传言得那么严重。
五年来,我带了许多中国旅行团,没有遇到一次抢劫现象。
”就我遇到的南非黑人中,大多都是很友善的。
在我们下榻的酒店门前,有一栋类似门卫的小屋,里面住着一个黑人。
那黑人身体高大,胖乎乎的,头发很长,还梳成多根漂亮的小辫。
非洲的黑人头发一般很短,因此,我怀疑他的头发是不是真的。
几次我都想近距离地瞅一瞅,摸一摸,但我始终不敢贸然行动。
那黑人每天清早都要把屋里的工艺品搬到屋外。
工艺品是木刻和石刻雕塑,体现着南非黑人的民族特色,但工艺技术都很粗糙。
我们每天出发前都要围着他的工艺品转一转,瞅一瞅。
每到这时,他都笑容满面,用刚学会的几句华语说:“不贵!便宜!”我们觉得有趣,也照着他的话学说一遍。
每到这时,他都要露出雪白的牙齿,爽朗地大笑起来。
但是,我们始终没有买他一件工艺品。
第三天早上,他见我们都拖着箱包,知道我们要离开酒店,就用手捂着肚子,故意把肚子压得瘪瘪的,另一只手指着地上的工艺品,还是用那几句半生不熟的华语说:“不贵,便宜!”我们明白他的意思:“再不买我的东西,我可要饿肚子啦!”看到他那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大家都笑了,于是,有几个人走过去,拣自己中意的工艺品买了几件。
那些工艺品确实不贵,便宜。
约翰内斯堡的小工艺品市场每天清早,我与同住一室的张培升先生起得很早,到马路边的人行道上散步。
这时,常遇到一些上早班的黑人行色匆匆地与我们擦肩而过。
每到这时,我俩都要举起右手,热情地打一声招呼:“哈啰!”他们也都同时举起右手,十分礼貌地回答:“哈啰!”有时,遇到年轻的黑人女士向我们迎面走来,还未等我们先“哈啰”,她们总要先露出纯真的笑容,然后是一声清脆的招呼:“嗨!”这时,我和张先生便用地道的中国话回应:“您好!”听到这话,她们多是灿烂地一笑。
离开约堡城的那一天,我问周艳:“我们住的地方环境确实很幽静,但没看到繁华的街道,也不见高楼大厦,不知道约堡城的中心区在哪里?”小周笑着说:“我今天就带你们到中心区去。
”汽车在起伏不平的城区穿行,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居民区,最后来到约堡的中心老城。
老城人口密集,十分热闹。
这里有高楼大厦,有一个紧挨一个的大小商店,商店里有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大街上有熙熙攘攘的人群。
但是,老城区里卫生很差,秩序有些乱,环境面貌不如我们居住的“三N区”。
经仔细观察,我发现中心老城区里无论是街上的行人,还是商店里的主人,清一色全是黑人,自始至终未见一个白人。
问周艳,她说:“约堡老城区是黑人的世界,治安状况不是很好,白人一般不敢到这里来。
即使来了,也是开着车子匆匆而过,不敢开车窗,更不敢下车走动。
但是,却有中国人在这里做生意。
”汽车开出了约堡老城中心区,周艳用手指着前面的一条街道说:“那条街就是约翰内斯堡的唐人街。
”我到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唐人街,约堡城的唐人街规模算是最小的,与洛杉矶、芝加哥和华盛顿的唐人街简直不能相比。
但是,这条唐人街的中国气息却非常浓厚。
满街都是中国商店,满街都是中国商品,满街都是中国招牌,满街都是中国人!约翰内斯堡城的唐人街我们在唐人街上闲逛了一圈,见一家小店门前挂有“北方水饺”的招牌。
同行的天津老魏一见到这块招牌便来了兴致,拉着我和张培升的手,说:“走,进去吃碗水饺,我请客!”水饺做得挺地道,馅是瘦肉韭菜,还配有酱油、陈醋和蒜泥。
大家吃得很惬意,老魏边吃边说:“多吃点,多吃点,吃饱了不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