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①按用途: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再沸器、蒸发器等。
②按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直接接触式:冷、热直接混合。
蓄热式:间壁式:冷、热两流体由固体壁隔开,不直接接触。
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1)夹套式换热器:结构:在容器外壁安装夹套制成。
优点:结构简单。
缺点: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传热系数小。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反应过程的加热或冷却。
强化传热方法:釜内安装搅拌器,加螺旋隔板,在釜内安装蛇管。
(2)沉浸式蛇管换热器:结构:将金属管子绕成各种形状,沉浸在液体中。
优点:结构简单,便于防腐,能承受高压。
缺点:管外流体的湍流程度低,表面传热系数较小。
管内易除垢。
强化传热方法:可安装搅拌器。
(3)喷淋式换热器:结构:将换热管成排地固定于支架上,热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却水由管上方的喷淋。
优点:湍流程度高,传热效果好;冷却水在喷林中气化,携带热量,降低冷却水温度;便于检修和清洗。
缺点:喷淋不易均匀,杂质易进入冷却水。
应用范围:多用于冷却管内的热流体。
⑷套管式换热器:结构:将两种直径大小不同的直管装成同心套管,并可用U形肘管把管段串联起来,每一段直管称作一程。
优点:表面传热系数大;逆流流动,平均温差最大;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
缺点:占地面极大;耗材量大;易泄漏。
应用范围:流量不大,粘度较大,传热面积不多,压强较高。
⑸管壳式换热器又称为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
结构: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
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优点:单位体积设备所能提供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
多程:管程:封头内设置分程隔板,单管程→多管程。
多壳程:相当于单壳程串联,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流通截面积:说明:管程数↑,流通截面积↓,管内流速↑,hi↑,强化传热。
折流挡板:作用:提高壳程流体湍动程度(Re>100湍流),ho,强化传热。
冲刷沉积物,减小污垢热阻;对壳体起支撑作用。
代价:壳体阻力↑,系统动力消耗↑。
安装:上下安装,常用;左右安装,排液不畅时采用。
常用形式:弓形,圆盘形。
a)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局限:管、壳温度不同,产生热应力,当Δt>50℃时,管弯曲、断裂或管板变形。
壳程不易机械清洗;适用: 壳程流体不易结垢或容易化学清洗;壳体与传热管壁温度之差小于50℃,否则加膨胀节。
b)浮头式换热器特点:消除了温差应力、便于清洗和检修;结构复杂、成本高;适用:应用广泛。
c)U形管式换热器:特点:具有温度补偿作用;管程不易清洗。
适用:可用于高温高压,适用于管程为洁净而不易结垢的流体。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1)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和选用应考虑的问题。
(a)选择流程:哪一个物流走管程,哪一个物流走壳程。
(b) 流速的选择流速↓,表面传热系数↓,污垢热阻↑,流体阻力↓;流速↑,表面传热系数↑,污垢热阻↓,流体阻力↑。
管程和壳程都需要选择适宜的流速对于液体,一般粘度越大,要求流速越大。
(c) 流动方式的选择对于同样的进、出口条件,传热量相同,A逆<A并;管程或壳程↑,表面传热系数↑,但同时流动阻力↑,△tm↓,应权衡确定。
(d) 换热管规格和排列的选择换热管规格:换热管规格越小,单位体积传热面积越大;容易结垢、赌塞,阻力大,制造、检修不便。
管长选取:有利于清洗和选材。
1.5m、2m、3m、4.5m、6m、9m;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正三角形排列优点:结构紧凑,管外湍流程度高,表面传热系数大。
正方角形排列优点:易于检修、清洗。
(e)折流挡板:可大幅度提高管外表面传热系数。
考察折流板的参数:形式、缺口大小、折流板间距。
圆缺形折流挡板的缺口大小的选择。
圆缺形折流挡板的间距的选择:间距太大,表面传热系数下降,间距太小,阻力增大,不便制造、检修。
挡板间距:一般取壳体内径的0.2~1.0倍。
我国系列标准:固定管板:100、150、200、300、450、600、700;浮头式:100、150、200、250、300、350、450、600。
(2)流体通过换热器时阻力的计算① 管程阻力:② 壳程阻力对于壳程阻力的计算,由于流动状态比较复杂,计算公式多,计算结果相差较大。
埃索法:(3)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已知某物流流量、初始温度加热(或者冷却)至某一温度,需要:确定加热(或者冷却)物流和换热设备。
A 选择匹配物流:根据工艺物流的初始温度、目标温度和热负荷。
优先选择工艺物流,尽量选择低品位的公用工程。
热量恒算方程:算出热负荷、匹配物流的目标温度或者流量。
B 选择流程C 算出平均传热温差D 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E 选取管程适宜管径、流速,根据A估,确定管数、管长及管程数。
F 确定管子排列方式,选取管心距,计算壳体内径壳径的圆整,以400为基数,100或者50为进级档。
G 选取折流板圆缺通常取25%,确定折流板间距,计算折流板数。
H 选取进出口接管直径I 计算管、壳程阻力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判断是否合理。
J 核算热流量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
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一般应使裕度为20%左右。
裕度的计算式为:换热器的传热强化途径:强化方法:提高K、A或Δtm目的:传热面积↓ ,使设备费用降低。
(1)提高K值:①降低污垢热阻;②提高表面传热系数若hi≤ho,提高h小(hi)的一侧;两侧h相近,应同时提高两侧流体的h。
提高表面传热系数h的方法:无相变传热a)提高管内流速:优点:总传热系数↑,传热面积↓,设备投资费↓代价:流动阻力↑,动力消耗↑,操作费用↑。
经济优化:选择适宜流速,使总费用最低。
b)制造人工粗造表面:促进边界层分离,减薄层流底层,强化传热。
c)加设扰流元件:管内装入麻花铁、螺旋圈或金属丝片;增强湍动,破坏层流底层。
有相变传热:冷凝 :1)采用滴状冷凝,2)及时排放不冷凝气体,3)气、液流向一致,4)合理布置冷凝面,5)利用表面张力(沟槽,金属丝)。
沸腾:1)保持核状沸腾,2)制造人工表面,增加汽化核心数。
(2)提高传热推动力限制:两侧均为工艺物流时,温度不能任意改动。
适用:一侧为公用工程物流(加热蒸汽、冷凝水)时,其进口温度可调。
例:提高冷却水用量:tc2↓,Δtm↑提高加热蒸气压力:p↑,ts↑ ,Δtm↑蒸发、闪蒸:p ↓,ts ↓,Δtm↑(3)增加传热面积改善传热表面,增加单位体积设备的传热面积。
如采用:不同异形管;开槽及加翅片;折流形式;多孔、高效传热面。
管壳式换热器的缺点:流通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圆形通道表面积最小,即相同流速下,圆管表面积最小。
圆管之间不能紧密排列,单位体积换热器的传热面小,材料消耗大。
其他类型换热器:(1)各种板式换热器① 板式换热器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优点:板间流动湍流程度高,板片厚度薄,传热系数大;板间缝隙小、结构紧凑、单位容积提供的传热面积大250~1000(圆管40~150)、金属材料消耗量低;具有可拆卸结构,操作灵活性大、加工容易、检修清洗方便。
缺点:允许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比较低;处理量不大;易渗漏。
② 螺旋板式换热器③ 板壳式换热器与列管式换热器的区别:板束→管束。
优点:传热系数大、结构紧凑、坚固,能承受很高的温度和压力。
缺点:制造工艺复杂、焊接要求高。
(2)空气冷却器适用:适用于缺水地区。
缺点:装置比较庞大、占空间多、动力消耗大。
(3)热管换热器一种新型传热元件。
优点:传热能力大、应用范围广、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适用:对冷热两侧传热系数都很小的传热过程比较有效。
换热器网络综合:要确定具有最小的设备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的换热网络,并满足把每一过程物流由初始温度达到指定的目标温度。
换热网络综合方法:夹点技术—Linnhoff;调优方法—Motard;数学规划法—Grossmann。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