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行博览:目赤肿痛-狼尾草。
狼尾草因其花穗或果穗较狗尾草粗大,故称狼尾草。
狼尾草与狗尾草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植株较高大,花穗或果穗粗大,且直或几乎不弯曲;后者植株稍矮小,花穗或果穗较细弱,弓状弯曲或微弯曲。
狼尾草原名“稂 ”(金注:稂láng,危害禾苗的恶草,杂草),繁殖力极强。
2600年前的《诗经》有,“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金注:方,通房,谷粒的壳。
皂,黑色、深色。
坚,饱满。
莠yǒu,狗尾草)。
诗中的大意是,大田精耕细作,没有狼尾草和狗尾草等杂草。
粮食谷粒已成型,颖(yǐng)果色加深逐渐成熟,籽粒饱满,长势喜人。
为禾本科植物,果实、全草可食用或入药。
唐代《本草拾遗》云,“狼尾草,子作黍食之,令人不饥”。
《湖南药物志》载,"明目,散血。
治眼目赤痛"。
值得注意的是,狼尾草具有极高的抗病虫害的能力,生物侵略性极强,由于栽培改良,狼尾草有许多变种或变型,如羽绒狼尾草、紫叶狼尾草、金红羽狼尾草、火焰狼尾草、白穗狼尾草、紫穗狼尾草及非洲狼尾草等等。
温馨提示:如需用此植物治疗疾病时,请在执业医师或执业药师具体指导下使用。
附金博北京柳荫公园所摄紫穗狼尾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