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住在西四的,这些你应该都知道(西四附近有什么好吃的)

发布:2024-08-07 浏览:26

核心提示:北京有一句老话叫“东单西四鼓楼前”,这三个地方被称为北京最繁华的地方,今天咱们来说一下西四。西四是北京的一处地名,原称西四牌楼,始建于元代,因原先在此地的十字路口,东西南北原本各有一座木质牌楼而得名。西四的牌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与东四牌楼成对称之势。南北路口的牌楼上书“大市街”,东路口的牌楼上书“行仁”,西路口的牌楼上书“履义”。明代时期,这里是处决犯人的刑场,明武宗时期的大太监刘瑾就是在这里被处死,明末保卫北京的于谦将军也被处死在此地。后袁崇焕以通敌叛国之名在此地被凌迟,死后百姓争相抢食其肉,而到满清时

北京有一句老话叫“东单西四鼓楼前”,这三个地方被称为北京最繁华的地方,今天咱们来说一下西四。
西四是北京的一处地名,原称西四牌楼,始建于元代,因原先在此地的十字路口,东西南北原本各有一座木质牌楼而得名。
西四的牌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与东四牌楼成对称之势。
南北路口的牌楼上书“大市街”,东路口的牌楼上书“行仁”,西路口的牌楼上书“履义”。
明代时期,这里是处决犯人的刑场,明武宗时期的大太监刘瑾就是在这里被处死,明末保卫北京的于谦将军也被处死在此地。
后袁崇焕以通敌叛国之名在此地被凌迟,死后百姓争相抢食其肉,而到满清时期,又得到乾隆帝的赞赏,今又被评书人说成“缺心眼”,而在小编看来,袁崇焕只是醉心军事,无心政治斗争。
清末西四已经发展的非常繁华,各行各业的都来这里摆摊开店。
有肉市、菜市、缸瓦市等等众多集市。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西四地区的几十家私营饭馆和小吃店都消失了。
1963年,又逐步开始开放农贸市场,西城区把那些搞过个体餐饮的人员集中起来,在西四南大街西侧,办起了西四小吃店。
其规模之大在那时被称为京城“四大名店”之一。
说起西四的老店就必须要说这三个老店。
西四澡堂西四澡堂子在西安门大街红楼电影院对面。
只要一踏上台阶儿,立刻能感觉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还没看清门口有没有人,就听见一声儿:“来喽,两位!里边请!”急着洗澡的就领个大竹筐,便宜还随时能走,有贵重物品的可以租个柜子,钱包、玉扳指往里面一锁,安全!再高级点儿的就是床位,时常有几个老人坐上面聊天。
池子门口还有一位师傅,专给人点鸡眼修脚,刀功很好。
西四包子铺西四的二友居包子铺,也叫西四包子铺,这家店是真正的百年老店,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
创办人是清末宫廷御厨常友二,做的是天津包子。
在西四长大的孩子谁没去二友居吃过包子!皮儿薄馅儿嫩,汁多味儿鲜,几十年了味儿一直没变过,想想口水都止不住。
西四鱼店西四鱼店位于西四路口,最初西四鱼店有三间门脸房,一间朝北在西四东大街,一间朝西在西四南大街,中间门脸是斜的,朝向西四路口。
西四鱼店常年卖散装虾酱,味道臭烘烘的,可买的人却不少。
后来店里来了虾米皮,街坊们听说都排队去买。
每逢年过节,鱼店的生意会更好。
与东四不一样的是,西四只有八条胡同,今天咱们就挨个儿认识一下。
西四北头条西四北头条东西向,全长600米,与六合三条、姚家胡同、大兴隆胡同相交,明清时称驴肉胡同。
弘慈广济寺 广济寺始建于宋末,当时名为西留村寺,明初,山西僧人普惠园洪法师等云游至此,募集筹资重新修缮,宪宗于成化二年赐名“弘慈广济寺”。
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 历代帝王庙,庙里供奉着中国历史上一百八十多位帝王和七十多位功臣名将。
明清以来每逢春秋两季,都要在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
和珅出生地 清朝大贪官和珅的出生地,和珅祖上是正红旗,满族入关后住在了驴肉胡同,后任军机大臣时乾隆将什刹海畔三座桥附近的地赐给和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历代帝王庙旁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始建于191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西四北二条西四北二条,曾用名帅府胡同。
全长595米,与新成胡同相交。
四合院多 北二条保护比较完好的四合院多达14个,大多是明清两朝的产物,可见过去这里多为达官显贵和富人的高级住宅区。
大帅府 正德十二年,明朝打退鞑靼数万骑兵的进攻,武宗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并在此设立大帅府。
故称此街为西帅府胡同。
清代称帅府胡同。
雍正、乾隆初期的重臣鄂尔泰在此居住。
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 1921年北师大校长陈垣创办了北京四十一中,多年来培养了大批莘莘学子,造就了无数济济英才。
西四北三条西四北三条全长527米与小绒线胡同相交。
清代称雹子胡同、报子胡同。
1965年后改做西四北三条。
隆长寺 胡同内3号原为明建隆长寺,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原为汉经厂外厂。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
寺坐北朝南。
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一间,石门额上书“圣祚隆长寺”。
程砚秋故居 西四北三条39号是程砚秋1937年后在京的住所。
程砚秋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程砚秋坚决不给日本人唱戏,傲骨铮铮。
西城区教育工作者活动中心 四合院格局,1987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11号院范围内。
此宅除后罩房为教育局老干部活动站使用外,其余为西城区西四北幼儿园使用。
西四北四条西四北四条全长503米。
明代称熟皮胡同,因当时有熟皮作坊在此而得名。
因熟制皮料臭气四溢,后又称臭皮胡同。
1911年后以谐音改称受壁胡同。
西四北四条小学 光绪九年(1883年),“正红旗官学”由阜成门内巡捕厅迁到报子胡同14号。
这就是西四北四条小学的前身。
西四北五条西四北五条全长498米,东起西四北大街,与前口袋胡同相接;西至赵登禹路,与翠花街相接。
明代称老娘胡同,产婆旧时称老娘,因有石姓产婆居此而得名。
傅增湘故居 7号原是民国教育总长、大藏书家傅增湘1918年构筑的新宅。
傅增湘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1917年一度出任民国教育总长。
张宗昌故居 5号到13号全是张宗昌的住宅,说起张宗昌可能认识的人不多,但是你一定听过他的诗: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能作出这么浑的诗就知道这是个什么人了!张宗昌死后,他的几十个姨太太依然住在这里。
西四北六条西四北六条全长495米。
明代称燕山卫胡同,因燕山前卫衙署在此而得名。
清代称卫衣胡同、卫儿胡同或魏儿胡同。
西四北六条23号 23号是典型的中型四合院住宅。
全园占地2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共四进院落。
马石,影壁,耳房,抄手游廊等俱全,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半丁 陈半丁1951年买进南魏胡同7号(今西四北六条)和平门内东新廉子胡同16号二处宅子,供两位夫人分开住,现为邓小平故居。
徐盈彭子冈夫妇 西四北六条34号是《大公报》“双子星座”徐盈和彭子冈夫妇的住所。
彭子冈是抗战时期新闻界最活跃的记着之一。
抗战期间,徐盈曾赴西北战场采访,抗战胜利后,任天津《大公报》驻北平办事处主任。
西四北七条西四北七条全长430米。
明代称泰宁侯胡同,因泰宁侯陈珪及其后裔凡9代14侯居此而得名。
清代为避讳宣宗旻宁的“宁”字,改称泰安侯胡同,亦称太安侯胡同。
奈曼亲王府 27号原来是奈曼亲王府所在地。
内蒙古末代奈曼郡王苏珠克图巴图尔,简称苏王。
光绪三十一年袭郡王。
民国初年晋封亲王,常住北京。
现在院内仅存筒子瓦覆顶的正房是奈曼亲王府的旧物。
黄作珍故居 49号是黄作珍少将及家人的故居,黄作珍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转人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黄将军1991年去世了,现为其夫人及子孙居住。
西四北八条西四北八条全长424米,与南兴胡同相交。
明代称武安侯胡同,因武安侯郑亨及其后裔凡八代居此而得名。
清代讹为五王侯,1911年后又演化为五王侯。
1965年改名为西四北八条。
谦郡王府 谦郡王始王瓦克达为礼亲王代善第四子。
清初猛将。
元聪元年,因与硕托等共谋拥多尔衮为帝,被多尔衮揭发,黜出宗室。
今遗址难以确指,仅能肯定位于胡同中路北,疑今造纸厂为王府旧地。
施今墨中医药文化研究院 (毛泽东会见施今墨)施今墨是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他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
还记得西四十字路口的新华书店,上学的时候一直在这里买参考书,偶尔攒个小钱买几本漫画书。
还记得西四丁字路口的红楼电影院,学校组织看电影都去这,那时候看暖春哭地稀里哗啦的。
还记得西四延吉冷面,很多人都忘不了,就算搬到好远的地方也会经常回来吃。
还记得.......你还记得哪些呢?你记忆中的那些地方还是原来的样子吗?留言告诉我们吧~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民间俗语“东四犯西四,家破人亡”,有道理吗,房屋建造有何讲究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