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游泳馆很多老上海一定觉得很亲切这里除了是奥运冠军竞技之路的起点也承载了许多普通市民的游泳记忆更是上海体育的标志性建筑经过5年改造升级昨天(4月2日)上海游泳馆重新向市民开放“2003年开始我几乎天天来这里游泳,一直到改造停业。
如今重新开张,我们又回来。
”刚刚开放,泳客余先生又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办了年卡,准备在水中激情一夏,“听说这里开张了,我们赶紧过来,离我们家十几分钟路,对市民来讲是很幸福的。
一个是有个情感,第二个现在开张高大上。
”“今天第一次来,它的采光各方面都是不错的,装修得非常好。
它的池子比较标准,50米的,整个上海比较少,所以游得比较爽,这个水质还是不错的。
”“进来流程全部电子化,很方便很适合年轻人,卫生淋浴都是很干净,在这看着阳光什么很舒服,心情很愉悦。
”记者了解到,上海游泳馆这座拥有40年历史的“老馆”如今焕然一新,不仅对标国际顶级标准,更将成为上海市民的“亲水乐园”。
游泳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13:00-21:00,周末及节假日9:00-21:00(7、8月份每天9:00-21:00),无需预约,采用现场购票方式,每场90分钟,票价55元。
升级后“老馆”焕新颜走进全新升级改造的上海游泳馆,内装和灯光营造了众多海洋元素交织的运动空间,中央泳池的波浪、入口大厅和小门厅的旋涡、休息与等候区涟漪……整体氛围自然灵动,令人耳目一新。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建筑师、游泳馆建筑专业负责人王雪寅介绍到,本次改造最大动作就是对游泳馆原有的比赛看台进行拆除。
记者了解到,除了看台拆除,还对硬件设施进行了针对性的提升改造,专注于打造市民健身游泳馆和青少年专业训练场所。
“泳池两侧的开放休闲区取代了原本的看台,空间变得更加宽敞通透。
延伸至吊顶的波浪型栏板,诠释着水的流动与韵律。
”王雪寅介绍到,“此外,泳池顶部设置了光导管,并增加了专业赛事级别的泳池工艺照明,让整个空间更加明亮,提升了市民游泳时的体验感。
”另外置身于挑高16.85米的中庭区域,原本泳池端头封闭的墙体被改造成完整的落地玻璃幕墙,引入更多自然光线,内外空间实现连结,视觉广度得以延伸。
据了解,改造后的场馆建筑面积15800平方米,共有四个楼层及四个泳池:一至二层保留原标准泳池、培训池和跳水池,三层增加儿童池,三层和四层设置配套用房。
层间采用流线性设计,分别以浅海、深海、海底世界来呼应不同的分区。
“目前对外开放的标准泳池尺寸为50米×21米,浅水区1.2-1.6米,深水区2.1-3.1米,拥有8根泳道。
”久事体育中心公司副总经理夏洁告诉记者,“在差不多1000平方米左右的游泳空间里,按照上海人均游泳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的规定,最高峰可以同时容纳400名市民。
”据悉,培训池和儿童池,预计在5月左右开放。
智能化管理提升游泳体验水是游泳馆最重要的元素。
据介绍,升级后的上海游泳馆采用先进的羟基自由基发生器消毒技术,在快速杀灭顽固病菌的同时,能够有效去除水中化学品残留物,水质完全达到国际大赛游泳水质标准。
有市民甚至在测试期间,悄悄尝了一口游泳池的水,表示“达到饮用水的级别”。
此外,泳池配备了高效水过滤装置,3小时即可完成全池过滤。
泳池同时配有24小时智能化在线水质监测仪器,通过信息化手段掌握水质动态变化并进行实时公示,有效防止水质问题发生,保障市民健康权益。
“环境明亮,几乎没有氯气味,水温非常舒适!”除了对水质的肯定,前来尝鲜打卡的泳客对新馆的智能化改造也是赞不绝口。
“以前更衣室用钥匙开的,有时候钥匙坏了还得找师傅帮忙。
现在完全是自动化,扫好进去,游好了一扫又开了。
方便的同时安全性也提高了。
”据悉,依托智能化管理方式,场馆柜控数据与手环回收机数据实现联动,智能手环随取用、用柜记录可追溯,泳客归还手环时即释放清柜,有效避免占柜现象。
上海游泳馆的前世今生游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出现在上海可追溯至清末年间。
据《上海体育志》载,光绪十八年(1892年),西侨成立的游泳总会在跑马厅建造上海的第一个游泳池,但仅限于西人使用。
民国4年(1915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开设游泳项目,中国队获团体冠军。
这次比赛,对上海游泳运动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20世纪初期,当时上海的一些专业游泳设施多为外侨独占。
此后迫于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租界工部局管理的虹口公共游泳池于民国17年(1928年)向所有市民开放。
为迎接1983年五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召开,市人民政府于1981年5月批准兴建上海游泳馆。
当时的理念是场馆使用性质以国内国际重大赛事为主,可兼作专业训练,适当可向群众开放。
1981年12月,上海游泳馆开工建设,1983年5月工程全部完成,8月交付使用。
2002年起对外开放。
△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及规划中的上海体育场总平面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