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堪,天道也;舆,地道也。
”这是人们谈论堪舆时最喜欢拽的两句。
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堪舆”的原意本来是与天和地有关,是人类对于天、地的认识,是人类与天地、与自然界的关系。
但从汉魏开始,人们就已经赋予这个与天与地相关联的词汇新的内容,使它成为了一个特定的专门概念,特指人们以趋吉避凶为目的而形成的选择阳宅阴基的技艺和理论,并且形成了一个专门的行业或学问。
堪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许许多多的称谓,最常用的代名词是“风水”,此外还有青乌、形法、地理、青囊等等。
而各种不同称谓的初起时,又往往代表着堪舆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侧重和特征。
堪舆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且极具争议的论题。
说古老,是因为从文字记载和考古发掘中可以发现,从远古开始,人类就已经有了一些类似于后世堪舆的感知,而“巫”的职责,也包含着类似于堪舆的内容;说极具争议,是因为尽管堪舆无处不在,但由其引发的种种事端却每每为人诟病。
自晚清以来,随着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包含堪舆在内的中国传统术数大都被斥为“迷信”而遭受沉重打击。
尽管如此,包括堪舆在内的中国传统术数却仍然以各种方式持续存在。
时至今日,在制度层面上已经没有堪舆的地位,但在实际生活中,在人们的部分意识中,堪舆的影响并没有消失,甚至有扩大的趋势。
因而,堪舆又一个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论题。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但还是逃不过风水相对于儒家正统文化,包括堪舆在内的中国传统术数,应归于“江湖”文化,长期存在于汉民族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民众生活和情感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今天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立场,既不能因为难以用当代自然科学解释就称其为迷信,因为有人用以骗取钱财或达到其它目的便简单地以“糟粕”视之;也不能因为它包含着一些合理的成份就排斥或拒绝对它的批评。
但是,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术数”乃至所有的文化,包括老、庄、墨,儒、佛、道,以及阴阳、纵横诸家,都曾经发生过这样和那样的弊端及问题,都需要用客观的和历史的观点去对待,否则,我们将无法解释在当时发生的许多事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文化和“江湖”文化、科学和“迷信”、“精华”与“糟粕”,本来就是孳生并存的。
用科学证明上帝的牛顿中国如此,西方也如此。
一方面,我们看到的大量现实是,西方学者,包括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大多是上帝的信徒;美国的宇宙飞行员登上月球,怀中还揣着《圣经》。
另一方面,如果现在的一切现象都能用所谓的科学来证明或测试,那么科学就不需要发展了。
自然界的诸多现象、人类社会的诸多现象,尤其是关于人类思想和意识的诸多事项,其实是无法用现在的科学来解释的。
既然这样,就没有必要对于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进行过多的指责和苛求。
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堪舆被认为是迷信而受到主流思潮的排斥,所以同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大陆学者对其关注不多。
只是在最近二十多年,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海外堪舆研究的影响,大陆学者对于堪舆的研究才重新兴起,并有快速升温的趋势。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堪舆的发展历程及评价,二是对堪舆是在建筑环境上的作用。
相对于大陆的大冷大热,港台及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古代堪舆的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从某种意义说,甚至是更加纯粹意义上的学术探讨。
在明朝活得很好的利玛窦差点死在清朝其实,早在明万历十年(1582),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即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载了关于中国风水的独特现象。
在明清时期,中西双方的“科学”理念已有所不同,清同治八年(1869)来华的美籍传教士何天爵(Chester Holcombe)即认为中国的风水是一种“错误的幻想或错觉”,但又不得不承认风水“却能够把整个中华民族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使他们服服帖帖”。
任何一种习俗或礼制,都有一个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堪舆亦然。
其间会有诸多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现象,但又是一个相互包容、相互弥合的统一过程。
这一过程也体现了堪舆是如何通过种种渠道广泛传播,并被神话的,体现了置根于下层的文化传统是如何影响上层、上层又是如何强化这一传统的,其中充满了各种利益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