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必然存在近两个月,市场剧烈震荡,分化行情加剧,分化+高波动成为当下市场的主旋律。
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的投资焦虑倍增。
经验表明,投资者的情绪总是从极度悲观到极度乐观。
到底是止损还是加仓、该买还是该卖呢?投资情绪的起伏几乎每天都在困扰着我们。
实际上,波动是长期存在的,并且非常普遍,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股市总是大幅波动。
数据显示,1935年到2018年,标普500波动上涨了25290%。
如果关注每一天的行情,那么波动都很大。
从但从长远来看,任何波动放到历史长河中,都显得微不足道,甚至忽略不计。
当美林时钟变美林电风扇 “美林投资时钟”是著名的大类资产配置工具,投资时钟理论研究了经济周期循环不同阶段的不同大类资产相对表现。
大类资产变幻风起云涌,资产轮动的速度加快,美林时钟在中国的有效性有一定偏差,过去这几年,美林时钟对于投资配置指导的有效性其实在逐步减弱。
美林时钟在中国的崩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美林时钟在中国市场有效性的降低。
另一方面是资产轮动的速度加快,美林时钟变美林电风扇。
12年-15年中国经济下滑,老经济萎缩,新经济尚未出现新的增长点,政府不断托市和刺激经济。
按照美林时钟的投资指导,该阶段属于经济衰退期,本应现金、债券为王,股市却开启了数年一遇的全面牛市。
之后经济周期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至到2016年底,最终在供给侧改革和强力刺激之下经济才出现了反弹。
然而,在2015年8月份到2016年初,却迅速开启了一轮债券大牛市。
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衰退,加上几年新冠疫情黑天鹅的冲击,未来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已成为共识。
按照美林时钟的观点,在资产价格上,在衰退期债券为王、现金次之,债券的表现优于现金,现金优于股票,股票优于大宗商品。
而实际资产价格表现上,2019年的债牛在今年变成了债熊,新冠疫情以来,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以及全球股市在触底之后,都迎来了一轮非常强劲的反弹。
且资产轮动的速度加快,结构性牛市结束后,紧接着大宗商品冲高反弹,在避险情绪的催化下,各类资产轮番上演上涨行情。
从A股市场的微观视角,我们也可以看到板块的快速轮动和分化,在资金的追捧下,医药、科技、军工、大金融快速轮动,投资风格不断变幻。
如何抵御波动新冠疫情的蔓延、经济增速预期的下降、中美关系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未来高波动将成为常态,对于投资者而言,我们该如何抵御波动、降低投资风险呢?1、坚持资产配置理念 资产配置多元化是投资的唯一免费午餐,构建多元化弹性收益组合,可以有效抵御风险与波动,取得长期绝对收益。
单一资产无法穿越周期对抗风险,大类资产的配置可以“熨平”周期波动,从而实现投资组合收益最大化。
2、增大资产组合的抗风险能力和收益弹性 市场有波动就有赚钱机会,波动越大套利机会越大。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相对没有那么热门、未来还有上涨空间的股票和基金。
如此赛道不会太拥挤,相对收益和投资体验也更好。
同时为抵御市场的波动性,我们可以选取黄金、另类资产等与市场相关性低的资产,尽量选取防御性强的资产和非周期性资产,在投资组合中加入日常可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如不动产租赁与副业收入等,增大资产组合的抗风险能力和收益弹性。
3、关注抵御波动的策略 研究表明,在波动市场下,量化产品收益与市场波动率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
在市场波动率上升和加大的区间里,量化产品的收益率较高且取得高收益的概率更大。
反之,在波动率下降的区间里,量化策略表现较差。
因而,在当下高波动市场环境下,选股难度、择时难度都相应加大,同时个股结构性机会凸显。
高频阿尔法量化策略因其本身特性,捕捉个股的短期机会能力更强。
高波动市场为量化策略提供了天然土壤,量化产品可以完美增厚收益、跑赢指数,在当下具有非常高的投资价值。
股市的波动性恰如一个钟摆,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同时,事物总有两面性,外部扰动也带来了优质资产的上车机会。
有波动,就有赚钱机会,有大的波动,就有大的套利机会。
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平衡资产配置,在高波动行情下最大限度取得高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