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收受帮扶对象的特产、产品、资源和礼品、消费卡(券)等财物;严禁领取帮扶对象以奖金、补贴、福利等任何形式发放的钱款……”春节前,一块块写着“八条禁令”的廉洁帮扶警示牌,摆上了新余市近万名帮扶干部的办公桌,提醒帮扶干部在处理与帮扶对象的关系时要注重“亲”上加“清”,决不能因不廉洁行为让纯粹的帮扶情感蒙尘变质。
廉洁帮扶“八条严禁”的出台,源于新余市纪委监委对一起信访件的处理。
新余市金融办、市工信委有两名干部去帮扶企业改制,帮扶企业为表示谢意,经董事会决定为他们补贴交通费。
去年10月,这两名帮扶干部认识到错误,将补贴悉数上缴,仍被诫勉谈话。
信访件虽作了结,但新余市纪委监委意识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个例。
近年来,该市相继处理了一批帮扶领域出现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帮扶干部的辛勤付出,得到帮扶对象的广泛认可,以致出现帮扶对象通过发放津补贴、请客送礼等方式表达感激之情的行为。
这些行为以感激之名,模糊了纪律界限,导致有些帮扶干部受到查处、付出代价。
对帮扶干部而言,在年节如何婉拒部分帮扶对象发自内心的感激,也成了一件难事。
新余市一名曾驻村帮扶的纪检干部小吴记得,自己帮助过的一名老表,在寒冬时节走几里山路送来一篮土鸡蛋。
收下,违反廉洁纪律;拒绝,哪怕提出付钱买,都会伤老表的心。
最后,小吴收下了鸡蛋,随后在拜年时给老表回了个礼。
像这样交织在情感与纪律之间的矛盾,并不鲜见。
新余市纪委监委提出,在推出“八条禁令”的同时,必须大力弘扬新风,倡导帮扶对象将感激之情化作推动工作促发展的热情,共同营造廉洁帮扶的浓厚氛围。
他们将以往查处的相关案例制作成情景剧,要求帮扶干部转发至每一名帮扶对象,起到以案释纪、争取理解的效果。
“我们既尊重感恩传统,在帮扶工作中倡导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取代‘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又通过‘八条禁令’为帮扶干部立规矩。
”新余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事实证明,“八条禁令”既是纪律“红线”,更是干群“连心线”,让帮扶干部与帮扶对象之间的情感更加真挚、更加纯粹。
(记者张武明 通讯员李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