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今天17时01分,我们将迎来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
处暑来了,怎么理解处暑的“处”呢?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显然,处是停止、隐退之意,暑热之气到此结束。
有人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将处暑称作“出暑”,即摆脱了暑气的困扰。
处暑节气不是说天气就不热了,而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天气终于结束了。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按照陆游的说法,虽然春夏秋冬各有其美,但体感舒适度最高的,还是暑热消尽的新秋时节。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所带来的热力随之减弱,炎热的酷暑已渐消退。
对于北方来说,处暑期间气温下降,秋爽可谓立竿见影,高温几乎不见踪影;对于南方来说,此时高温最盛阶段已过,但余威尚存,华东、华南、西南部分地区真正的凉爽还未开启,“秋老虎”不时反扑。
处暑时,北方的雨季结束了,暑季也结束了,天气变得干爽了。
所以在北方,处暑节气如果称作“秋爽”节气,或许更为贴切。
南方地区在处暑时节,是“处暑天还暑,仍有秋老虎”。
江南地区,一般都要到秋分至寒露时节,才会陆续开启夏秋更替的进程。
处暑虽近秋季,但暑热消散需要一个过程,高温依然会刷存在感,雷阵雨也保持活跃。
除了温度上的变化,还要重视我国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因降雨带来的潮湿问题。
处暑节气之后,进入9月份,我国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
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作用,雷暴活动也比较频繁。
我国的西部地区,还要重视华西秋雨的问题。
每年的9-10月,我国西部地区,包括渭水及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会出现秋天的特殊天气现象——华西秋雨,具有绵绵细雨,雨日多的特点。
雷暴、华西秋雨天气,会给我国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带来潮湿困扰,因此在居家生活及企业生产仓储上,除湿是依旧需要重视的工作。
普林艾尔,专注湿度管理,致力于改善全球湿度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