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张钦、张百慧、张玉洁黄河上游,洮河岸边,冬日里的小山村马家窑宁静安详。
5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用脚下的泥土,将人类史前彩陶艺术推向高峰。
近百年前,伴随考古学家的脚步,马家窑文化石破天惊。
从此,一批批中外考古学家纷至沓来,孜孜以求于文明的“基因测序”。
为什么史前中国彩陶文化的高峰,会出现在苍凉的黄土高坡上?为什么远在东亚的马家窑彩陶风格,竟与黑海地区、南亚次大陆上的彩陶“撞衫”?为什么在丝绸之路之前,就可能存在一条由史前先民“凿通”的“彩陶之路”?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百年诞辰。
马家窑文化,一个以彩陶为特色的文化类型,也日益迸射出独特魅力,因史前“敦煌”般的角色,吸引世界的目光。
2021年6月19日,参观者在展厅内欣赏马家窑彩陶珍品。
新华社发(史有东 摄)黄河上游的中华文明探源特色独具如果驱车西进,走进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洮河、湟水流域,焦黄红褐的高山一望无际,宛如连绵排列的彩陶器皿。
走进这一带任何一个省、市、县级博物馆,光彩夺目的马家窑彩陶一定会映入你的眼帘:浓亮如漆的黑彩、红彩、白彩,绘制在橙黄色的陶底上,形成灵动的水波纹、漩涡纹、网格纹。
罐、壶、盆等丰富的器形和光滑细腻的外表,更让彩陶多了几分优雅。
彩陶,是马家窑文化最显著的特征。
中国对史前文化的科学探索肇始于彩陶的发现,也贯穿着对彩陶的思索和争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话题之一,便是中国彩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