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O2O从业者眼中的互联网二手车市场(连载)花大虫黄天文 百度 运营经理 3天前 09:50本文作者,黄天文,独家授权pmcaff,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连接效率、价值重塑、行业渗透率、《跨越鸿沟》 最近通过买车,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一边研究自己的消费心理,同时又站在一个互联网人,一个O2O从业者,习惯性的带着一些好奇去了解这个行业。
现在将我看到的,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这两年我们能看到分类信息网站的进化,以前只是做信息分类,用户的选择成本很高,现在每个垂直类目都需要深入到交易环节,对交易价值链进行重塑,改变原有行业存在的痛点。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和价值重塑。
通过连接提升效率,推动产业变革从而产生新的价值和商业模式。
互联网让信息更加透明,渠道更加扁平。
不管互联网怎么+,原有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不会因为互联网而发生本质的变化。
比如二手车,还是围绕车交易本身提供服务,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和手段连接了交易两端,一端是卖车的人或机构,一端是买车的用户。
那所有的连接和重塑都是围绕这些核心元素去展开的。
交易、人(买方/卖方)、车、平台。
1、连接效率:用户和交易线上化,平台形成巨大的用户和商户规模,流量重新分发,信息和价值在平台产生流通,产生新的商业价值衍生新的商业模式传统买卖二手车的方式,更多的是在二手车市场,4S店等线下市场,用户看车和买车的成本很高。
互联网平台将所有的车全部在网上集中展现,将散落在各个物理空间地方上的人和车全部汇聚在一起,供用户在一个平台上选择,从看车、选车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最优的组合。
O2O必然会涉及到线上和线下,当互联网平台在线上提供尽可能多的线上决策信息,用户在线下看车之前就有足够充分的了解,那到线下交易环节成交转化率就会极大的提升,这也极大的提升了交易效率。
因此,在平台建设上,如何更加有效的提供用户决策信息就至关重要,这个既涉及到平台建设,也涉及到服务内容,即服务信息(服务内容结构化)。
2、价值重塑:对于车的本身价值通过合理定价的方式来进行改造,平台掌握定价权;对于车身信息通过检测的方式来进行透明化;对于车的成本通过减少流通渠道来降低。
传统二手车交易方式分两种,一种是B2C,一种是C2C,B2C的方式更多的是从一些专门的机构类似4s店,二手车市场,二手车经销商等;C2C的方式即通过分类信息网站发布信息,线下看车进行交易。
以上两种方式,都存在一样的痛点:渠道和车源鱼龙混杂,信息不透明,价格不透明,售后服务无保障。
用户购买二手车的成本太高。
针对行业痛点,互联网二手车平台的解决方案自建检测师队伍,车辆必须检测合格才能在线上发布售卖。
通过这种方式,保证用户从这个平台购买的车辆在质量上没问题的。
这极大的降低了购买二手车的市场门槛,让用户挑选车的成本和更加简单,价格也更加透明,对行业进行了价值重塑。
在车辆定价方面更加趋于合理。
互联网二手车目前主打的是C2C模式,不涉及到新的渠道流通,就不会存在新的流通成本,同时经过检测,加上市场化的折旧费用,给出建议指导价,既保障了卖车用户的不贱卖,又保障了买车用户的权益。
当然,影响价格的不仅仅是供给,折旧这些因素,还有车主售卖的迫切性等因素,也会让用户在购车的时候享受到更多的便利性。
这些都极大的降低了购买二手车的门槛。
3、行业渗透率:我们经常都能听到一个词叫某某渗透率。
这个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一个新的产品教育市场的一个过程。
市场对于新产品的认知是需要不断教育和影响,逐步迁移完成的过程(新兴的事物都是从尝鲜用户开始,然后逐步的向老百姓过渡。
有本书叫《跨越鸿沟》专门讲这个。
“鸿沟理论”指的就是高科技产品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遭遇的最大障碍:高科技企业的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并进入主流市场,成功赢得实用主义者的支持,就决定了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成败。
实际上每项新技术都会经历鸿沟)。
大多数的O2O业务的用户其实都是做存量市场,将已有的线下的用户和交易搬到线上来,但是原有的业务和用户需要有一个线上化的过程,这个其实就是行业渗透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的转化率就是行业渗透率。
二手车行业的互联网渗透率如下图所示。
后续还会针对全流程交易环节,以及B端供给和C端需求,从运营和产品的角度去做一些分析。
关于作者黄天文,曾就职于去哪儿网,奇虎360,现任职于百度,负责百度糯米的相关运营工作。
电商和O2O运营经验丰富,不定期分享一些运营各个节点的心得和体会。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uadachong1986出于对PMCAFF用户的尊重,任何在PMCAFF产品经理社区发布的内容,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在任何平台被直接或间接发布使用或被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
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微信公众号:pmcaffcom投稿邮箱:tougao@pmcaff.comGreated by PMCAFF产品经理社区 - www.pmcaf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