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高平永宁寨:依山环水的儒雅藏书古城堡(高平永宁寨旅游景点)

发布:2024-08-13 浏览:30

核心提示:“各位先生你请坐好,我给大家来段‘张维翰乡试中武举’,说的是高平‘八寨之一’的永宁寨……”2021年年底,情景广播剧《永宁古寨》开播。  《永宁古寨》是由晋城市委宣传部、晋城市委新闻中心、高平市委宣传部精心打造的,是晋城宣传太行古堡的首部外宣视听作品,通过讲述明清时期张氏家族的传奇故事,再现了400多年前潞泽商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欢人生。  众所周知,在晋城境内的沁河岸边,延绵耸立着117座古城堡式建筑,仅沁水、阳城、泽州三县就有54座城堡。这些修建于明清时期的森严壁垒、极具防御功能的古城堡,多集中出现在沁河

“各位先生你请坐好,我给大家来段‘张维翰乡试中武举’,说的是高平‘八寨之一’的永宁寨……”2021年年底,情景广播剧《永宁古寨》开播。
  《永宁古寨》是由晋城市委宣传部、晋城市委新闻中心、高平市委宣传部精心打造的,是晋城宣传太行古堡的首部外宣视听作品,通过讲述明清时期张氏家族的传奇故事,再现了400多年前潞泽商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欢人生。
  众所周知,在晋城境内的沁河岸边,延绵耸立着117座古城堡式建筑,仅沁水、阳城、泽州三县就有54座城堡。
这些修建于明清时期的森严壁垒、极具防御功能的古城堡,多集中出现在沁河沿岸,又被俗称为“沁河古堡”。
因申遗工作的推进,这些古堡被统称为“太行古堡”,成为名震国内外的古城堡群。
随着“西方古堡看欧洲,东方古堡在晋城”“东方古堡,人间晋城”宣传语推向国内外,晋城被称为“古堡之城”。
  多年来,作为同一时期军事遗存、修建在丹河流域的高平永宁寨却默默无闻不被外界所关注。
然而,当人们走进同样修建于明清战乱年代的永宁寨后就会发现,这座外表看似火药味儿十足的古城堡,却是一座散发着浓浓书香情调的儒雅藏书古寨。
  A 高平的一块“飞地”  在高平人看来,永宁寨是高平的一块“飞地”。
  永宁寨位于高平市河西镇东南部,距市区22公里。
然而,从高平市区到永宁寨却只能穿越泽州县北义城镇才能前往。
  永宁寨东邻陵川县,北依蒲溪河,南临小南河,西接泽州县北义城镇,两河环流向南进入丹河,沿沟而建的寨墙将村落揽入其中。
而蒲溪河北岸、小南河南岸均为泽州县所辖,永宁寨可谓是“身陷”泽州、陵川两县“环抱”之中。
  永宁寨耸立在高大的土塬之上,威武的寨门被称为“东阁”,阁上嵌有“培太和”石匾额,为明万历年间之物。
  “三教堂余村古庙也,创修不知何代。
自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饰迄今百余载……”穿过东阁寨门,北面是一座三教堂,立有清嘉庆元年(1796年)石碑,落款为“里人张沛霖谨志”。
  除有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年间碑刻外,永宁寨还存数通明万历四年(1576年)、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及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石碑、石匾额。
  从这些现存碑文推测,三教堂大致建于明晚期,而永宁寨可能建于明万历初年,距今有近500年历史。
  仔细观赏永宁寨现存碑刻不难发现,一些功德碑上除刻有“韩”“赵”“杜”“焦”等姓氏外,其上所刻姓名绝大多数姓“张”。
  在村内的关公庙前,年近七旬的村民张春荣老人讲,相传长平之战时,赵军中有一韩姓将军战死后埋在永宁寨。
为给将军守灵,其后人居此而建庄。
后来,张姓人家从赤土坡(现在高平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店上村)迁来修建永宁寨。
从现有史料分析,高平赤土坡是古晋城地区的“洪洞大槐树”,是清初当地移民的一个集中分配点。
  永宁寨现有40多处古民居宅院,13座依崖而立的窑楼,均具有晋商大宅院的风格,保持了山西民居建筑风格,木雕门额、窗扇,石雕门墩、柱础,制作精美考究。
祖师庙、文昌阁、观音堂、三教堂等古建筑形制规模基本保存完好。
  B 带头捐资募工修筑永宁寨的张百万  从村内现存碑文记载看,永宁寨创建于明晚期。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宁,村落地处边缘山区,多有盗贼骚扰。
  为维护族人安全,由村内大户张百万带头捐资募工修筑了永宁寨。
张春荣讲,东西寨墙分别长1000米,南北宽约400米。
因时代久远及寨内人口不断增加,村落只能不断东扩,原来周长约2800米长的寨墙,现仅存10米长、高6米的西墙。
  残存的西寨墙上有3个洞,内有地道,平时存放粮食等物资,战时作为避难之所。
东阁的二层门楼保存完好,门洞为拱券通道,当年靠吊桥与外界相通。
  “新楼院”“新楼后院”“春发院”“茶楼院”“明亮院”“顺德院”……由东阁顺坡向西阁方向,沿途造型不同的四合院、三合院随时进入视线。
寨内现存的30多个院落,均为青砖包砌砖木石结构的高楼宅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永宁寨因韩姓立庄,之后又由张姓发展壮大。
寨堡的形成,张姓作为永宁寨的一方巨族,功不可没。
  永宁寨除东阁外,还有文昌阁、中阁、西阁。
一条贯通中西的古商道,将东、中、西三座阁楼串联起来,通往高平、长治等地。
如今,在文昌阁上,还镶嵌着一通张姓族人刻于明万历四年的“调元气”石匾额。
  在文昌阁附近,有座气势恢宏的旗杆院,张春荣说是张家修建的,但宅主人却并非“张百万”。
  据说,张百万是明末的商贾大户。
张家世代经商,生意遍布豫皖鲁鄂苏浙等省。
到张百万时,张家已是富甲一方、腰缠万贯的巨富,其宅院就在永宁寨东边的小寨上。
某年冬天,一伙盗贼潜进小寨,将张家的金银宝物盗窃一空后,又一把火烧了宅院。
此后,张百万元气大伤。
  旗杆院是清代时,从赤土坡迁来的另一支张氏族人所建。
这支张姓家族也是靠经商发迹,后由张宗尧率其子张尔恭、张尔惠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修建了这座精美的二进宅院。
因为这座宅院里走出了张大武、张亦侨父子两个武举人,所以在门前立起两根旗杆,于是便有了“旗杆院”。
  “张百万”与后来生活在永宁寨张宗尧及其后人,是否同一家族,不得而知。
  C 古寨里走出藏书大家  永宁寨何时得名,众说纷纭。
从村内现存的明万历年间《两阁碑记》来看,当时村名为“寨上”,直至清康熙年间才有了“永宁寨”的说法。
  永宁寨中阁门洞上镶嵌“水绕山环”石匾额,因无落款,不知为何人所书。
也称“白衣阁”的西阁门洞上镶嵌“山川磐亘”石匾额,尽管字迹有些斑驳,但仍能看出“乾隆癸巳”“西轩”“西轩张承纶题”“张承纶印”“幼文”等字样。
  “在高平的历史上,张承纶可是位了不得的人物。
”1月18日,在高平市民俗文化学者、收藏家王永忠的家中,山西晚报记者看到一张核桃木方桌和一张沉香木条几,方桌背面阴刻“沈烟楼”三字,条几背面墨书“蒲溪诗社”字样。
  枕烟楼也称沈烟楼,是张承纶建在永宁寨的藏书楼。
  沿寨内的青石板路至文昌阁,有处被称为“西三宅”的遗址。
这座当年张家很有名气的宅院又称西昌院。
清乾隆年间,张承纶在此依山崖修建四层窑楼,这就是历史上闻名潞(长治)泽(晋城)两府的“枕烟阁藏书楼”。
  原来,以商贾闻名的永宁寨,还是一个经文纬武的诗歌之乡。
  “花薰阁、枕烟楼……皆张氏藏书处也。
”这是清代高平文化大家司昌龄在《蒲溪吟社三家诗抄》序言中的一句话。
他还在《枕烟楼藏书记》中写道:“吾友张子雪樵,嗜学能文。
自其先君子好书,架上积有数千万卷。
……张氏载籍之富,遂为郡邑之冠。
其藏书之所,曰:‘枕烟楼’……雪樵之建是楼也,特为藏书建也。
巨细均收,新旧毕采。
先之以经,次之以史,又次之以子、以集,随其部分,秩然有条,方取多而未止。
其庋阁者,约以二十余万卷,而复出与抄本不在列。
”  张承纶字幼文,号西轩、雪樵。
作为枕烟楼、花薰阁藏书楼的主人,他被收入山西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薛愈编著的《山西藏书家传略》一书。
据《山西藏书家传略·薛鸣皋》记载:清道光年间进士、藏书家、陵川人薛鸣皋,清咸丰年间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
“年少时,借馆高平藏书家张承纶家,张氏藏书丰富,有万卷楼。
薛氏对该馆图书,无所不窥,他能中进士,成通籍,与张家万卷楼阅读大有关系。
”  在《山西通志》中,也找到了有关张承纶的文字记载:张承纶“家富于藏书,筑‘枕烟楼’储之,计二十万卷”。
如今,天津图书馆还藏有张家藏过且盖有“高平张氏承纶家藏善本”“雪北山樵”印章的《柳河东诗集》《韦苏州诗集》《王右丞诗集》等书籍。
  张承纶不仅是藏书大家,还是当时高平有名的诗人。
《蒲溪吟社三家诗抄》是清乾隆年间诗人苗令琮与张又华、张承纶合著诗集,他们还在张家组织了高平史籍唯一记载的诗社——蒲溪诗社。
清乾隆年诗评大家沈德潜为《蒲溪吟社三家诗抄》题词时,对张又华、张承纶兄弟赞不绝口:“二张君古体明隽,七言近体登临怀古之什,不落大历以后。
”  据史料记载,永宁寨张家世代重文重教,在名师典籍的熏陶下,张家后代中业儒喜诗者不在少数,可谓诗书之家。
从张承文、张大武、张又华、张承纶四堂兄弟开始,至其子侄孙辈可查的诗人有9人,其中5人6部诗集在清光绪十八年版《山西通志》中有记载:张又华的《双溪诗集》、张承纶的《花薰阁诗集》和《西轩遗诗前集后集》、张又华之子张立本的《趋庭诗稿》、张承纶长子张兰征的《瘦山小草》;张承纶次子张熊征的《花南吟稿》等,堪称诗文大家族。
  能印证当年藏书辉煌历史的藏书楼如今已荡然无存,但后人仍从现存的石碑文字记载窥探到当年的情形。
  “立合同文字人张承纶、张玉,因堎高险峻,上下彼此不便,凭中调处,将堂房地基一段,着承纶修窑三空,以为固堎之计。
地虽玉之基,而窑上两空则系承纶管业;窑虽承纶所修,而底层之窑属玉管业。
自此上下有益,各得其所,毫无异说。
恐后无凭,故立合同存照。
中人:张西等;立合同人:张承纶张玉;大清国乾隆叁拾三年(1768年)夏月志。
”在距“西三宅”遗址不远处,有座“张春根院”,在院内正北堂楼西山墙墙柜内墙壁上,人们发现了保存下来的一通墙碑文字。
这座坐北朝南的两层正北堂窑楼构造独特,为“明七暗三”结构,外观是三间正房,两侧耳房各两间,内部却是三孔大窑。
  这座正北堂楼其实是四层窑楼。
从墙碑文字也可看出,下两层为窑中置楼,上两层是窑上建楼。
显然,上两层窑楼为张承纶在张玉的地基上所建,但属张承纶所有。
  张承纶所建的两层窑楼是作何之用?据王永忠推测,此处应当是张承纶枕烟阁藏书楼遗址。
  张春根院东侧靠后的山堎,有堵高约10米的青石地基青砖厚墙。
高度与张春根院二层正堂窑楼相差无几的斑驳厚墙上,有两个椭圆门洞,从门洞所砌青砖来看,砖墙厚度超过1米。
从门洞往里窥探,是一条裸露黄土的暗道,不知通往何处。
  王永忠推测,这两个门洞可能与原来建在张春根院内正北堂窑楼上的枕烟阁藏书楼遗址相通。
“将张承纶与张玉当年所立合同内容联系起来,建在正北堂窑楼上的‘上两层’就是枕烟阁藏书楼。
这两条暗道或许是枕烟阁上的人平时上下楼的通道,也可能是遭遇不测紧急逃生的暗道。
”  枕烟阁毁于何时?张承纶生卒何年月?在高平的相关史料中无从查找。
  “一个古寨,整个太行古堡的缩影。
一个故事,见证潞泽商人创业的艰辛。
”1月19日,谈起情景广播剧《永宁古寨》的创作过程,省作协会员、晋城知名作家秦宏平感慨不已,“一个藏在山中的小山寨,竟有500年的悠久历史,令人感到惊奇!可以说,永宁寨是集丹河流域寨堡建筑、上党地区的晋商文化和建筑艺术为一体的特色古城堡,从中可以发现潞泽商人耕读传家的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和田园休闲价值。
”  因历史久远,枕烟楼踪迹已消失殆尽,枕烟楼中的书籍业已不复存在。
在拍摄情景剧《永宁古寨》时,秦宏平为难以再现枕烟楼的原状心生诸多遗憾。
山西晚报记者 李吉毅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沉香“作”画别样美(沉香手绘)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