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绿色崛起,生态先行。
咸宁是幕阜山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全国、全省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生态优势十分明显。
“十二五”以来,市林业局牢固树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了新时代林业工作水平,为咸宁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实现咸宁绿色崛起展现了新作为。
绿色荣誉2011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全国绿化委、人社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2011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湖北省林业厅评为全省先进林业局2012年 咸宁市被评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绿化模范城市2012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省委评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湖北省林业厅评为全省先进林业局2013年 咸宁市被全国绿化委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3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2013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国土绿化先进单位2013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评为绿盾行动先进集体2014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湖北省林业厅评为全省先进林业局2014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湖北省绿化委评为湖北省绿化模范单位2015年 咸宁市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 咸宁市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2015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2015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湖北省林业厅评为全省先进林业局2016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 咸宁市林业局被湖北省林业厅评为全省先进林业局2016年 咸宁市林木种苗站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2017年 圆满完成“绿满鄂南”行动三年造林任务,绿化总量全省排名第一2018年 超额完成“精准灭荒”造林任务,造林面积全省排名第一国土绿化:创造一片绿色“十二五”以来,全市林业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实现咸宁绿色崛起理念,积极实施了一批林业重点工程,扎实开展“绿满鄂南”、“精准灭荒”、“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全市呈现“生态资源总量不断提高、造林绿化质量不断提升”的良好生态建设格局。
造林绿化全面推进。
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59.81万亩,中幼林抚育358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6123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4%。
绿满鄂南成效显著。
2015-2017年,全市完成“绿满鄂南”行动造林132.50万亩,占省定三年任务的109.1%,完成绿化总量全省排名第一。
全市6个县(市、区)均超额完成了省定三年总任务,其中嘉鱼县三年“绿满”任务两年提前完成。
精准灭荒开局良好。
我市计划三年(2018-2020)完成精准灭荒造林任务45万亩,2018年全市已完成精准灭荒造林19.23万亩,占年度灭荒任务15.5万亩的124.1%,精准灭荒面积全省排名第一。
城镇绿化亮点纷呈。
开展了森林城市(镇)、公园城市、绿色示范乡村创建工作。
我市2013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2015年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
全市共有8个乡镇获得“湖北省森林城镇”称号。
咸安区、通山县和崇阳县成功争创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县。
全市每年创建“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40个以上,已累计成功创建绿色示范乡村216个。
通山县西坑村荣获“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
重大生态项目获批。
咸宁幕阜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实施。
该项目总投资74.8亿元,建设总面积为96848公顷,正在办理PPP项目入库手续,同国开行协商进一步推动项目实施。
资源管护:保护一群青山“十二五”以来,市林业局加大了林业资源管护力度,我市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逐年提高。
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7.68%,到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50.14%,增长2.46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森林蓄积量为1261.34万立方米,到2018年森林蓄积量达到1509.97万立方米,增长248.63万立方米。
森林采伐严格控制。
完成了全省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正在组织“二类调查”。
省厅下达我市每年林木采伐限额为58.48万立方米,楠竹1729万根。
而我市平均年完成林木采伐16.73万立方米,楠竹948.8万根;年采伐量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限额以内。
林地管理更加规范。
各县市区完成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并按规划组织实施;全市实现林地落界“一张图”、“一套数”。
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和非煤矿山清理整顿,排查违法使用林地79宗、面积1058.55亩,已全部查处到位。
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247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398万亩,全部签订了管护合同,保障管得住,有效益。
病虫害防治取得突破。
采用综合手段治理松材线虫病,坚持开展公路绿化带病虫害的集中防治行动,对松树线虫病疫情、楠竹刚竹毒蛾危害及时启动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
实施了咸宁市杨树害虫综合治理、幕阜山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带动和促进了全市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截至2017年底,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由2010年的5‰降到了3‰;无公害防治率由75%上升到了89%,有力遏制了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建设成国家级中心测报点4个,省级中心测报点1个,固定监测样地74个,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测报网络,监测覆盖率100%。
2017年累计监测面积2520.7万亩次。
森林防火扎实有效。
实施了森林防火综合治理一期、二期、生物防火隔离带等项目,提高了森林防火保障能力。
成立了航空护林站,开展了航空护林。
5年来全市共接到森林火灾案件156起,查处156起,查处率100%;总过火面积2419.6公顷,其中受害森林面积171.1公顷,森林受害率0.07‰,远远低于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森林受害率低于1‰的工作目标。
2013年3月,咸宁市林业局被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授予“2010-2012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6年又被评为“2013-2015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湿地保护:守好一湾绿水“十二五”以来,全市林业部门牢记林业人“守护绿水青山”的光荣使命,加大了湿地建设、保护和管理力度。
全市成功创建6个国家湿地公园,新增了5个国家级、3个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从16.19%提升至43.16%。
全市湿地生态明显改善,来咸越冬的候鸟种群和数量逐年增加。
狠抓湿地公园建设。
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注重把握各湿地公园的功能特点加以提升打造,使其各具特色,避免千篇一律。
通城大溪远离城区,突出其生物种质保护功能,建立湿地植物多塘系统,成为公园一大景观;崇阳青山是饮用水源区,重点加强水质监测和保护;向阳湖湿地公园是水鸟家园,建立全覆盖视频监控及高音警报系统,实行全天候监控,确保湿地资源不受破坏。
2017年我市有大溪和青山2个试点湿地公园同期接受验收,同获“国家湿地公园”正式称号。
严格湿地项目实施。
先后争取了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项目12个、资金3574万元;围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积极争取了2个湿地项目进入中央预算项目库。
不定期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对资金使用“跑偏”的,及时提醒纠偏,对建设内容确需调整的慎重研究批复。
通过实施湿地保护项目,大力开展湿地植被恢复、有害生物治理及野生动物保护系列工程。
坚守湿地保护红线。
全市湿地面积有88731公顷。
对各类湿地公园进行了重点管护,牢牢坚守湿地生态红线。
积极参与由水务部门牵头的河湖库长制、审计部门牵头的自然资产审计制、环保部门牵头的生态示范市建设工作,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湿地管理。
组织湿地、森林公安等部门参与,与农业、水利等部门联合开展长江大保护、湖库拆围、河道保洁、整治河道采砂等湿地保护治理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全市湖库拆围投入资金1.84亿元,拆除围网18.7万亩。
林业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十二五”以来,全市林业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手段,以林业产业园为龙头,着力打造大产业、大基地、大板块、大项目、大龙头、大品牌,培育一批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产业或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全市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幕阜山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2018年三季度实现林业产值135.8亿元,其中竹产业实现产值42亿元,油茶产业实现产值28亿元 。
特色产业势头强劲。
全市大力发展竹产业、林纸业、油茶产业、森工板材业、生物质能源业、桂花产业、中药材产业、苗木花卉业、森林食品业等林业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林产加工企业发展到500多家。
积极实施园区化发展战略,先后建成森工科技产业园、竹产业园、油茶产业园、生物质能源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
产业基地发展壮大。
通过实施“绿满鄂南”行动、“精准灭荒”工程,建成了一批林业特色基地,特别是楠竹、油茶基地,推动了三大“百亿”产业发展。
全市新建、扩建各类林业基地面积66.3万亩,其中楠竹基地11.2万亩、油茶基地36.5万亩,山桐子、香榧等特色产业基地4.9万亩,油茶面积达到76万亩、竹林面积163万亩。
形成了咸安苗木花卉走廊、嘉鱼沿江意杨林海、赤壁万里茶道、通城油茶飘香、崇阳茶(油茶、茶叶)竹(雷竹)果(水果)、通山香榧、红豆杉等特色产业增长极。
森林旅游方兴未艾。
抓住我市着力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国际生态城市”的机遇,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桂花和楠竹等森林旅游基地为中心,打造森林旅游品牌,森林旅游业逐步成为林业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最有希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
按照市委“三抓一优”的决策部署,采取“领导带头抓招商,围绕产业抓招商,依托展会抓招商,利用园区抓招商,优化服务抓招商”,取得明显成效。
先后招商落地项目11个,签约项目3个,在谈重点项目3个。
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全市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家(巨宁森工、黄袍山油茶、澳森木业),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家,中国驰名商标4件(巨宁地板、澳森地板、黄袍山茶油、阿汤嫂调和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羊楼洞砖茶、赤壁猕猴桃、赤壁竹笋、崇阳雷竹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咸宁桂花、黄袍山油茶);成功创建“第八批国家楠竹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有效地促进了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
党风建设:诠释一种担当“十二五”以来,市林业局始终坚持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坚持林业发展党建领航,构建起示范带头、支部联动、整体提升的积极局面,推进党建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市林业局机关党委获得“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局机关党支部获得全市“红旗党支部”荣誉称号。
市林业局连续8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全市党建工作优秀单位、5年获得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行评工作优胜单位,全局上下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责任在肩,风起于林。
树林树新风。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强化党建责任主体、监督检查、问责追责。
每年与12个党支部签订了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召开了“七一”表彰大会,开展了年终检查考评。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支部主题党日”制度化。
扎实开展了“三抓一促”、行风评议、廉政警示教育、“四个违规整治”、“扶贫领域工作专项整治”、作风专项督查工作。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述职述廉和“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公车报备等党建工作制度。
党员争先,秀木出林。
树林先树木。
加强政治学习、丰富活动载体、推进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槐生为干部职工讲授题为《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咸宁林业改革和发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党课。
组织党员到通山县大幕山、太阳山学习林场改革;到崇阳县白霓镇铜钟乡等地学习党建工作经验,参观叶混交林基地、紫薇基地;积极参与林权改革、精准灭荒等林业工作。
近年来,市林业局先后有12名党员获省级以上表彰,5人获国家级表彰。
在巡山护林、森林防火、防虫护林、航空护林等一线涌现出许多优秀党员。
支部共联,众木成林。
独木不成林。
补齐短板、支部共建、整体提升,推进党建工作标准一致、步调一致,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市直林业系统12个党支部已有4个党支部被评为“全市红旗党支部”。
各党支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香城义工·红色情怀”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结对帮扶,为贫困户送去了资金、苗木、猪仔、化肥、书包、技术、政策等。
各党支部结合单位职能开展爱鸟周、生态文明宣传、苗木和科技下乡等活动,有效地服务林农、服务发展。
今天的咸宁,绿意盎然,生态良好,绿色发展势头强劲。
咸宁林业部门担当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力军,为“中国中部绿心”、“国际生态城市”和“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生态保障和绿色支撑。
植树造林通道绿化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保护本草天香油茶重组竹产品